引用:
|
作者h1010000
2013/6/23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30623/229077.htm)
原本從事液晶科技的吳政達,完全看見了市場缺口,在一個機緣下與日本友人合作,2011 年先在民權東路上開了一間「日本藥妝堂」,將日本藥妝店概念移植台灣,2011 年11 月火速又成立日藥本舖,一連開出10 家店。
在價格策略上,日藥本舖的商品雖然是日本進口的,但價格卻不像平行輸入那麼昂貴,「全店的價格平均來講大概是在400多元之間,洗卸產品大約200-300元。」吳政達表示,「我們參考日本的定價,再加上關稅及合理的匯率換算,提供消費者合理的價格,現在網路資訊發達,消費者很容易就可以比價。」
|
在台灣,前有美妝藥妝混搭的香港商屈臣氏,又有國內大型企業統一的康是美連鎖店,還有電視購物台的momo 藥妝店,而且大大小小的藥局林立,吳政達為什麼敢另起爐灶?又怎麼在市場對手林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日藥本舖,最大的差異化利基,就是藥品占比超過30%,另外美妝30%,剩下的才是生活用品。這其實是要滿足消費者「一次購足」的欲望,除可買到藥品及美妝保養品之外,其他日常必需也可一次購買。
只要清楚差異化定位,找到顧客需求,吳政達認為沒有景氣問題,也沒有對手問題,因為有一定的市場利基。
原文網址: 30雜誌/日藥本舖總經理吳政達》日系藥妝的魅麗學 | ETtoday生活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306...m#ixzz56EdDtNL9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