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星爵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97
引用:
作者FIREFALCON
顛覆什麼??
你自己轉貼的東西有沒有看完?
==
葉光芃援引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鄭尊仁2011年的一篇研究指出,當急性暴露在濃度為17微克的PM2.5當中,會顯著增加氣喘的就診率,暴露在28.7微克的濃度中,就會引起學齡孩童較高的呼吸道發炎反應,隔日就出現肺功能下降的情況,因此才將建議我國日均值上限訂為35微克。

你家的17微克以下不包含17微克?
真的不包含就自己googleㄧ下啦...
引用:
作者FIREFALCON
沒知識是一回事,撒謊是另一回事...
表格明明是寫著
中國標準 高效過濾器A
歐洲標準 H12
美國DOP法0.3um效率 >99.9%
這三個在同一欄, 表示這三個的標示代表的性能相當.
可是哪裡有出現"HEPA"字樣? 沒有嘛...
只要你想, 搞個星爵標準 腦洞1.0放在旁邊也行啊.

這不是你貼的部落格嗎?還要我引給你看
他美國資料引錯,99.7就說是HEPA了,你說H12還99.9勒
哪後把不同濾網等級的機器擺一起拼CADR...
你的資料只有這個不專業的部落格?
https://applianceinsight.com.tw/blog/post/172317971
引用:
作者店小二部落格
二、HEPA濾網的等級

HEPA不是一種濾網種類

依據美國能源部的定義,不論材質,只要能把大小為0.3微米(μm)的懸浮微粒擋下99.7%,就是HEPA濾網。

嘿,注意到了嗎?

是0.3微米

怎麼會是這麼奇怪的數字?那0.1微米呢?

其實,許多微小如0.1微米的物質除了本身會帶電,也會進行布朗運動(指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粒所作的無規則運動)


簡單來說,靠著布朗運動使撞擊在濾網上的機會增加,進而吸附。而且濾網本身也帶靜電,利用靜電,小到可以穿過濾網的微粒就能乖乖吸附在濾網上。

咱們偉大的0.3微米,既不像大分子直線前進一頭撞上濾網,也不如小分子進行布朗運動,恰恰好就是最難被捕捉到的微粒,這個效率最低點被稱作(MPPS)最易穿透粒徑

不論濾網材質,只要過濾效率符合這個數值,都可以稱作HEPA。雖然這麼說,當然還是有等級之分的,請看下圖(圖源感謝IT168)


引用:
作者gdrgdr
英文看不懂啦, 所以是啥常見PM2.5有害物質濾不掉?

http://parsairfilter.com/wp-content...ter-classes.pdf
哪後阿,你有沒有算過E10 85%ㄧ小時換氣五次,等效於H13換氣幾次?
另外,HEPA濾網的測試要個別作,對濾網的每個區域都確保符合標準,E系列濾網不需要,也辦不到
E系列的效能是統計平均值,如果某個區域比較會漏,空氣要濾到乾淨,作夢比較快
舊 2018-01-05, 09:37 PM #8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星爵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