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時看到米國 Amazon 黑五這顆特價 74.99+5.39 辦到好
資訊丟給 MLC 基本教義派的朋友,馬上就要我幫他買一個
代價就是開苞權..啊不是!是開箱權就歸我,順便做簡單測試
想到這第一次就石更☆惹ㄦ∼立刻就下單一顆等開苞..開箱啦!
---------------開箱篇---------------
包裝外盒還是一貫美光風格,正方形彩盒加上大大的 SSD 圖樣
不過配色從大面積的深色改成大面積的淺色,看起來比較活潑
外盒背面
封條貼紙,墨西哥出廠
內容物也與先前產品沒有什麼差別
除了 SSD 本體之外,安裝說明
Acronis 下載說明,還有7mm->9.5mm墊片
SSD 比體,正面跟外盒一樣使用較明亮的顏色
跟前輩一起合影,相較之下 MX 字樣真的不好辨認
背面,MX300 有 PSID 還多了一些認證標籤
實際上不知道有什麼差別...
---------------測試篇---------------
CrystalDiskInfo 資訊

沒有 SSD 讀取/SSD 寫入/NAND 寫入量的資訊
CrystalDiakMark 測試
HD Tune 讀取測試
HD Tune 寫入測試
AS SSD 測試
AS SSD 複製效能
AS SSD 壓縮效能
ATTO Disk Benchmark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0Fill 1GB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0Fill 8GB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0Fill 32GB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00% 1GB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00% 8GB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00% 32GB
AIDA64 Disk Benchmark - read suite 4/16KB
AIDA64 Disk Benchmark - read suite 64/256KB
AIDA64 Disk Benchmark - read suite 1MB/8MB
AIDA64 Disk Benchmark - linear read
AIDA64 Disk Benchmark - linear write
老實說看到 AIDA64 linear write 測試的結果有點令人傻眼
MLC 測出這樣速度曲線實在沒有比 TLC 模式的 MX300 要好多少
MX300 約前 30% 寫入可以維持全速,之後才掉到 150MB 左右
跟 MX300 一樣,BX300 也有使用 SLC cache (240GB 為 8GB)
加上之前有看到網友測試 SU900 在除存了超過一定容量之後
會有傳輸速度驟降且欲振乏力的問題,故除了測試軟體之外
也用實際的檔案持續存入占用容量,來模擬真實使用的狀況
看看 SLC cache 在不同使用容量下對傳輸速度是否有明顯影響
測試檔案是約 18GB 的壓縮檔,從空碟開始測量每次寫入所需時間
總共寫入了 12 次,最後占用約 215.5GB 剩餘約 7.88GB 磁碟容量
以下為 12 次的測量秒數(手動按表多少有些許誤差)
41.3s
44.5s
42.5s
42.5s
44.2s
42.6s
42.3s
42.2s
41.9s
43.3s
42.4s
42.2s
平均所需時間為 42.658 秒,平均傳輸速度 431MB/s
12 次的時間有長有短但看不出有明顯降速或掉速的趨勢
實際使用的話或許不需要對 AIDA64 的測試結果那麼在意
另外這顆的工作溫度,待機時大約比室溫高 2~3 度
執行 AIDA64 寫入測試約可上升到 51~52 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