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humowu
在台語白話字裡行間,品賞台灣文化的原汁原味 ( https://reader.udn.com/reader/story/10440/2773497)
在「新台灣和羅馬字的關係」一項中,則指出(1920年代)台灣無法進步、教育無法普及的最大原因在於「要學問的文字語言太艱鉅非常難得學」,漢文和日文不但難學,而且「這兩項與台灣話攏是無關係」
-----------------------------------------------------------------------------------
有音必有羅馬字!有羅馬字政府應統一規定相對漢字,方便鍵盤輸入選字!
沒字政府要制定(像日本的和製漢字)
|
臺語的全稱「臺灣閩南語」,「來源」也就是「閩南語」。
「臺灣話」的「來源」「本質」就是「閩南語」再混搭部分外來語之後的變種。
「閩南語」「本來就有」「漢字」搭配,「漢字難學」只是基礎教育不夠普及罷了。
至於怎麼去拼閩南語發音?可以參考中華民國教育部的「方音符號系統」,民間俗稱「臺灣閩南語注音符號」。
另外,就我的認知,採用羅馬拼音去拼閩南語發音這個概念,「基本上就是來自」基督教長老教會這個「宗教團體」的「政治操作」,而且是「臺獨」方向。
所以,有「臺獨傾向」的才在那邊搞「歐洲的拼音系統」。在「學術領域」,「方音符號系統」才是相對更合理的拼音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