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巾紙上的一道公式 挽救了NBA的命運
2017.09.18 06:04
美國NBA職籃,如今是風行全球的美國文化象徵。不過,草創時期也曾經票房不佳比賽歉缺號召力,差點面臨破產倒閉的命運。
這一期美國《運動畫刊》有篇有趣的報導,回顧了當初讓這項職業運動起死回生的關鍵,原來是三個人湊在一起腦力激盪,在餐巾紙背面寫下的一道公式。
"這是NBA史上最重要的一個公式。
如果它沒被發明出來,我們現在所認識的籃球幾乎可確定不會存在。"
--Seerat Sohi,《運動畫刊》專欄作家
這套公式靠的不是統計學常用的迴歸分析,也不需複雜的演算過程,甚至可能用不上計算機。他們拿前一年球季賽事的得分分析,發現當中最具娛樂性的比賽差不多每場球每一隊要出手60次。也就是兩隊合起來120次。這個數字用比賽時間48分鐘來除(48分=2880秒, 2880÷120=24),答案就是:每24秒必須投籃一次。
每一隊要出手六十次?聽起來可以。
這個限時24秒出手的規定,逐漸受到職業與業餘籃壇接受。主管美國大學籃球的NCAA在堅持多年之後,終於也設定了45秒內出手的規定(1985年),隨後又縮減為35秒、再減為30秒(1993年)。國際籃球總會FIBA也在2000年,把出手時間限制從30秒改為了24秒。
---
我以前就一直疑惑,有沒有NBA創新實施的規則,反過來影響FIBA的呢?嗯,這就是了。
---
當初設計出這套規則的榮耀,如今多半都歸給了雪城隊的老闆畢亞森,另外兩個人巴爾波尼和費里斯則被多數人所遺忘,包括NBA的歷史年鑑或是維基百科都絕少提到這兩人的貢獻。這也讓費里斯的後代感到些許的遺憾。費里斯姪孫輩的親人菲格羅亞(Christian Figueroa),近年來努力翻尋當年報紙,尋訪當年的記者和球團公關,並自己編寫費里斯的維基百科內容,希望讓球迷們了解費里斯隊球隊與聯盟所做的貢獻。
如今,菲格羅亞多年來鍥而不捨的努力終於得到認可,已於1993年過世的費里斯,將在今年10月16日,正式成為雪城運動名人堂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