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razynut
是有此一說合法衝撞區是因Pippen而設啦。但我怎麼想都覺得那是中鋒比較容易reach的位置,所以我採信O'Neal一說。
如果Pippen真能常常作到那個位置,那他的機動力也是挺神奇的。
查找那些規則變遷很有趣。有些不太清楚的部份幾乎都搞懂了。Hand-check取消和合法衝撞區顯然對快速的後衛有利。FIBA會跟進(衝撞區)也是認同了這個變遷可能對籃球長久的發展較好。
但取消非法防守(強制1對1盯防),和配套的新增防守三秒對大個子的限制,可能也沒有一知半解時想像中那麼大。
當然每個人解讀不同就不勉強了。
|
說是針對Pippen也只是當年謠傳罷了.....
大致上這規定是針對防守方的補防球員,先"搶在禁區站定位做進攻犯規"而設
當年Pippen真的蠻擅長補防時搶先一步在對方切入的路線站定位做犯規
應該說操他防守的人在NBA切入已經是神級的
判斷其他人的切入應該跟喝水一樣輕鬆吧.....
回到合法衝撞區,基本上中鋒不會因為這個區域而有利
因為NBA針對合法衝撞區是有規則的
通常C幾乎都會站在低位防守區LDB(Lower Defensive Box)要球
一旦在在LDB區域持球,那合法衝撞區的規則是不成立的
如果是在LDB外區域拿到球,合法衝撞區的規則就會成立
合法衝撞區並不是無限上綱的,主要還是有利於切入型的球員進攻
這規定對只擅長低位的中鋒其實沒有用
對早就輾爆各隊禁區的歐肥來說這規定根本沒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