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冬之炎陽
目前虛擬貨幣的運作就與金本位制雷同但卻缺乏黃金的稀有性
價格崩跌是未來的必然
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拋棄金本位制度之後, 經濟才得以重拾活力
紙幣的超額發行倒致幣值下跌或通貨膨脹是會發生的
但也因為如此, 各國央行才得以控制貨幣發行量調節經濟發展
|
如果是凱因斯學派的信眾而有此發言, 我可以理解. 但還是要指出這有相當大的誤解.
放棄金本位之後, 貨幣失去定錨, 無限制印鈔的結果就是通貨膨脹, 灌水資產價格, 但是這
不是經濟恢復活力, 經濟恢復活力的指標是生產效率提升與高就業率. 因浮濫紙幣墊高
空殼資產價格加上不用負責的金融體系,只是未來金融危機的伏筆.
世界銀行在2003年的統計, 1971~2000年間, 全球93個國家發生117次金融危機,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1945~1971年間, 全球只有發生過38次, 一戰之前的金本位時代
百年間也不過寥寥數次, 而且規模都小得多.說脫離金本位是經濟復甦的主因顯與歷史相違
以貨幣發行量來調節經濟發展根本在全球找不到成功的案例. 光有貨幣的印發虛增,
並無法實際增加背後實質的資產/物資/石油/黃金...等, 短促的熱錢橫流只是助長投機
金融遊戲, 對實業並無具體幫助, 況且說調節貨幣發行只是假議題, 因為只會有多, 不會少,
相較通膨形成的慢性服毒, 政客更怕排山倒海的通縮, 紙鈔只會多印,從無縮減,人民辛苦
所得被暗中偷竊侵占, 手中的貨幣持續降低購買力, 持續降低真實價值.
這才是失去價值之錨之後的真相與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