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Member
|
道:。
道德:形之於外,類似戒行。
悟了道,依道而行,自然能持戒,自然合於道德。
不了解道,依聖人(不是威權)道德而行,會覺得綁手綁腳,經過幾手後,甚至忘記原來為何要有這個規定(戒律、道德)。這時,威權順智慧為自己利益
(名望或慾望)加味加料,自然就不是原來的味道了。
但是,合於道心,和我們平常講的同理心,並不是同一件事。
一般同理心是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當我脫臼,醫生幫我喬回去時,我很難說醫生有同理心,但這應該是道德的行為。
柯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則類似一種批判的方法,重點是動機,也就是"存心"。
對自己的"存心"批判、抽絲剝繭,應該是明心見性的基礎吧。
至於法律,個人還是認為應該以法哲學為基礎,慢慢發展。法律的現況..........算了。
一些個人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