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狐假虎威
北北基人口700萬,高雄人口277萬
北捷資料:
1998 4.96+11.68
1999 5.86+28.92
2000 8.35+65.07
2016 20.65+181.52=202萬
若是只有1縱1橫,轉乘不方便,我會騎摩托車或開車。
若是形成路網,我會把車賣了,使用公共運輸。
這中間會有一個轉捩點,臺北過了轉捩點,高雄還未達到。
如果高雄捷運形成路網,加上公車接駁,共用單車,步行。到那時
環狀線內禁行摩托車,每天捷運運量該有80萬,臺北20年來成長6倍。
若不一步一步做,就永遠達不到運量。
|
你自己看看自己查的資料...
北捷初期兩條線還被笑沒連起來的時候,運量就多少了...
北捷是「太慢蓋」,需求早就在那邊等著了
高捷是甚麼情形?蓋著等?
高捷初期規劃就已經吸收了北捷的經驗,
在規劃上可說是比北捷好太多
結果到現在幾年了還在講沒有路網所以沒有載客量?
兩條線沒有互相連結?
兩條線經過的地區不是高雄高人口密集度的核心區?
那為什麼雲林不能蓋著等?
苗栗不能蓋著等?
台東不能蓋著等?
宜蘭不能蓋著等?
你高雄就可以蓋著等?
為什麼高捷拿不到政府預算要用BOT硬幹?
然後BOT還掛掉現在市府來弄?
也別嘴甚麼北捷如何如何
北捷就是通得過政府的需求審查所以拿得到中央預算,就是這麼簡單
高捷拿不到預算的時候就不應該硬上了,因為就算規劃有問題才拿不到預算
講難聽點,當時的中央政府還是自己人
自己人都不給自己人預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