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金聖怨嘆
裕隆、hTC跟gogoro一樣都是一開始就想做高上大的東西,
應該學學小米先做一些物美價廉的東西,得到大家認同也
賺到技術跟資金再來慢慢嘗試做一些高階的產品,這些企
二代都有一樣的毛病--->眼高手低
|
不過你相信我,先做便宜的東西,通常就不會再做貴的東西了,就算一時熱血想做高階產品,只要一碰到挫折就縮回去打安全牌,
後來就只剩削價競爭,講性價比這101招。
像你說的先做大眾化產品,賺到錢再來做高階產品,但事情往往是這樣的:
原來除了賺錢的大眾化產品之前,另外成立部門研發高階產品,但是高階產品不是一蹴可成,每年年終檢討時,
不賺錢的高階產品部門就會成為箭靶,等到大眾化產品的利潤下滑,業績變差,就開始動腦筋省成本,
而開銷大營收少的高階產品部門常常就成為開刀對象。
我們的電子業不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下場?
汽車業的問題看起來不太一樣,但本質差不多:受保護的部分能賺錢,想突破的部分又沒有足夠的耐心等技術真正累積起來,
在公司裡永遠是受保護部分有業績的講話最大聲。
我當年進社會第一份工作就在車廠,做了一年半就離開的原因就是不太認同那種只看內銷市場的小鼻子小眼睛作風,
所以轉投電子業,在那個年代電子業看起來比較有朝氣,觀念比較新,也比較敢砸錢,重點是目光都放在外銷,在世界上跟別人競爭,
咋看之下是比較有上進心的產業,不過事與願違,電子業經營方式也逐漸傳產化,回到同一種邏輯的經營方式。
真的是從一個火坑跳進另一個彈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