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沒有看架構.當時只記得I的CPU含核顯第1顆.就是530.記得是比A的APU早.然後才找發售時間.但就沒找架構是怎麼樣了.
以使用者的角度.反正包含在CPU裡了.換板有顯示輸出.就一樣能用的.雖然是膠水核顯.但能跟CPU弄在一起.還是得有技術吧.也能算整合吧
而您說真正整合.是sandy.應該是後來架構更新.重新設計就一起真正整合進去了.
而如果用sandy整合核顯發售來算.2011.1月.還是比AMD的第1顆APU早差不多半年.
所以I把顯卡整合進CPU還是早AMD一點.
AMD一開始要併購GPU廠商就是要整合到CPU裡.這點我當時的回帖也有提到.AMD當時想法.跟現實問題...
=====當時原話節錄=====
內顯GPU卻受限於DDR3頻寬及整合上比預期慢不少.發揮不出當年(2006)決定收購ATI.取得內顯技術之後.想要達成的目標(最初想取代到差不多中階獨顯的地位).因為獨顯在經過5年之後(2006收購到2011.APU出現).效能成長極驚人.結果到現在.APU內顯跟同期獨顯對比.一直只能跟低階獨顯對陣...(而2011至今2016.獨顯效能成長同樣極驚人.目測未來3年獨顯效能成長還是會很大)
===================
intel的話.我是覺得他們可能本來認為板顯.核顯可有可無.不是重點.
但看到AMD想整合顯示進CPU.才跟著也把顯示做進CPU吧.反正一方面本來自己就有顯示技術.一方面展現他們也能做到AMD想做的.還硬是比AMD早半年推出整合的CPU(雖然內顯效能還真的蠻差的...聊勝於無.反正送的.一般也只是備用.輕度文書而已)
-----
像我是一直很喜歡板顯.核顯備用的.754.AM2.775都拿有板顯的.也都有測來玩一下.
內顯:sandy.IVY.現在G4600也都玩了.(G3258還沒測.等G4600玩夠.換給家人用時.再回頭拿現在家人用的G3258玩

)
[APU就沒弄來測了.因為我都是買自己需要的.然後順便測附加的.APU的CPU單核太弱.玩模擬器不合用.所以APU的內顯就看看網上測試分就好了.反正有獨顯做比較.看網上測試分就能推估APU內顯在用模擬器時.顯示能開到多少級數]
現在A.I內顯都受限在RAM頻寬上.
I的內顯應該會暫時停滯了.等到新的RAM技術拉高頻寬.(2020 DDR5?HMC?或可能會用上他們自家的3D Xpoint).而且現在AMD追上來了.要先回頭去再多擠點牙膏.再多拉高點單核效能.
ZEN在下半年.甚至可能到明年的ZEN APU內顯.同樣應該不會有太大成長.因為還是受限在RAM頻寬上.堆太多sp也沒用(出水口太小....可能還是配512~768吧.但是得益於DDR4到時應該也比較高頻.估計最高就差不多能頂到7770 / 650TI 吧...)
之後再來看DDR5?HMC?.或者有沒有可能整合AMD著墨不少的HBM來解放APU的顯示效能吧...
不知道2020前後.用上新RAM技術的內顯效能.有沒有機會平670.

這樣我老模擬器專用機就不用加獨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