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看到的
CPU性能天梯表
第一台個人電腦是PII-300沒在上面之後用過的每一顆CPU(X6 1055T是朋友的)
celeron 700不在列表取最近的600分數 VIA C3朋友家的

PII-300 那台就不談了 很爛的LEMEL套裝電腦還4萬多,人生第一台個人電腦
不過那時候覺得很好用,WIN 98+滑鼠介面,後來壞了樣子
同時期朋友家的VIC C3用起來感覺和PII差不多
就下來就是VIA 694X 的Celeon 700,其實也感覺沒快多少
後來就有在打工,2002跑去光華組人生第一次DIY電腦 P4 2.4C HT 800外頻
因為鄉民都推這組合,CPU+RAM+MB 約NT:12000的組合<---那時覺得好貴
不過第一次感覺效能大進步,用XP 做啥麼事情都不會LAG

這台用到2011才退役,2016才丟給小維修店家NT:100
中間發生很多事,所以2008才組了後來成為傳說中的長青775腳位
同樣也是CPU+RAM+MB NT:12000的組合,這次果真是史上最有感的升級
看網頁完全不會LAG,玩遊戲也有感,分數差了8倍,那時候3D遊戲興起
光華一窩瘋控肉2,E8400賣到缺貨,只好先買E8200,後來也因效能不夠換E5450
以為可以撐個10年,結果這台撐到2016才除役
本來想換新電腦的,結果親戚給個I5 2400,雖然說玩遊戲感覺比E5450快一點
但大部分的應用還是無感,用起來和朋友的1055T 差不多阿
那時候還在想,奇怪看網頁感覺沒想像中快,結果因為2015 水管大改版
和遊戲需求,才先後在15.16年換了GTX 750 950 RX470
因為朋友介紹才開始用雙螢幕系統原本的I5 2400已經會LAG
所以先後換了E3 1230V2 和 I7 2600,多工終於感覺有快一些
結論:[只要8000多分的8核系統 基本上之後只要升級顯卡可再戰好幾年]
回想起來一般使用上E5450足夠大多數人當水管FHD文書機
一般使用上5000多分 就夠用了 不玩GAME再快也不太有感
8000多分就可以達到9成的目的了,再上去的分數
就只有靠電腦吃飯的專業繪圖喧染,美術,遊戲製作實況玩家才需要
至於遊戲需求現在年紀大了都只玩簡單的PS4
連零件也不太追求新品,撿別人不要的電腦,能用則用

兩個螢幕一邊玩遊戲,另一邊查攻略看PCDVD也OK
水管聽音樂看直播,邊打ㄧ些文件,還可以順便轉檔
最近天氣冷鍵盤先收起來 擺盆食物,窩背窩,邊看直播邊追劇,一邊吃東西
老了真的容易滿足阿,也越來越懶
分享耍廢系統組件和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