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ragoncat
以前國文作文要拿高分,文筆很重要
就是會成語的,會引申古文論述容易拿高分
|
關於這點,是有典故的,明朝八股文也採用類似的評分標準。
期「好評」如下:
楊慎:「本朝以經學取人,士子自一經之外罕所通貫。近日稍知務博,以嘩名苟進而不究本原,徒事末節。五經諸子則割取其碎語,而誦之謂之蠡測。歷代諸史則抄節其碎事而綴之,謂之策套。其割取抄節之人已不通經涉史,而章句血脈皆失其真。」
袁了凡:「今教子弟者多不讀五經,務記臭爛時文,以為捷徑者入。」
顧炎武:「今日科場之病莫甚乎擬題。且以經文言之。初場試所習本經義四道。而本經之中,場屋可出之題,不過數十。富家巨族,延請名士,館於家塾,將此數十題,各撰一篇,計篇酬價。令其子弟及僮奴之俊慧者,記誦熟習,入場命題十符八九,即以所記之文,抄謄上卷,較之風檐結構難易迥殊,四書亦然。發榜之後,此曹便為貴人。年少貌美者多得館選。天下之士靡然從風。而本經亦可以不讀矣。」
閻若璩:「三百年文章學問不能直追唐、宋及元者,八股時文之害也。」
崔東壁:「明以三場取士久之。而二三場皆為具文,止重四書文三篇。因而學者多束書不讀,自舉業外茫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