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rzbond
菲律賓公務人員保障極低
所以走後門、貪汙及有牌黑道的情形非常正常,
因此解決辦法大部分國家是用高薪養廉+生活保障+嚴刑峻法,來規範公務人員
所以台灣用相對的高薪、好的退休生活及貪污罪而非背信罪來規範公務人員,
故拿掉這些條件,我國公務人員慢慢偏向菲律賓化的方向是高的
最後新聞...財政部連續三年稅收超徵,累計已達3,000億元...
台灣真的窮?每年超徵1000億,每年提撥200億給四大基金根本不會倒...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B%89%E9%8A%80
養廉銀並沒有完全解決官員的生計問題,因此反而加重貪汙,一般的京官因為沒有統治地方沒有火耗或稅賦,京城開銷又大,並未有足夠的銀錢收入,所依賴的是地方官的冰敬與炭敬等行賄,李慈銘在日記中稱:「京官貧不能自存,逢一外吏入都,皆考論年世鄉誼,曲計攀援。」[7]曾國藩擔任翰林院檢討後,家書提到:「男目下光景漸窘,恰有俸銀接續,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資,今年尚可勉強支持。至明年則更難籌畫。」[8]。而各地又有肥瘦之分能調到繁榮地區當官當然收益大,這就促使地方官和京官的權錢交易關係,誰能調到哪裡去當官,京官往往有實質影響力。
另一方面養廉銀又助養官員的豪奢,張集馨從道員升任按察使後進京覲見的花費是:「別敬軍機大臣,每處四百金,賽鶴汀不收;上下兩班章京,每位十六金,如有交情,或通信辦折者,一百、八十金不等;六部尚書、總憲百金,侍郎、大九卿五十金,以次遞減;同鄉、同年以及年家世好,概行應酬,共用別敬一萬五千餘兩」[9]《清朝文獻通考》批評:「入愈豐而累愈重,知有私不知有公。縱倍給薪津,歲增經費,何補若人之揮霍,空益小民之負擔」,這是因為「廩入既厚,縱侈隨之,酬應則踵事增華,服用則豪奢逾度。」再加上晚清財政困難,俸銀、養廉銀常常停支,官員「藉口於養廉不足,肆行侵漁」[10]。
何智輝至少花800萬法官在法院收錢
每年提撥200億給四大基金根本不會倒?每年給軍公教的錢就是超過1000億
18%就800萬 國庫撥補324億 公保不破產
確定四大基金只拿國庫200億?查清楚再說
我國慢慢偏向希臘化的方向是高的
希臘決定將比雷埃夫斯港售予中國遠洋集團- BBC 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