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沒問題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15
文章: 210
一個國家如果長期處於經濟成長的情況下。

物價會上漲,薪資會上張…

物價上漲的原因是,需求大過供應。所以同樣的商品,成本不變,可是售價會提升。
那物資就稀缺,所以商品的價格會上漲。

因為年收入的提高,鈔票聚積在少數人手上,為了提供貨幣流通以利交易跟結算財富的取得,所以央行都會適時適當的加印鈔票。

而受薪階級的薪資就由央行加印的鈔票支付。而原本有的貨幣總量就變成信用貸款,利息的部份取自消費,而本金的部份除了自備額或抵押外,剩下的部份也是用加印鈔票的方式解決。

所以今年同樣為二千三百萬人準備的二百三十兆元每張面額一百元的貨幣總量,可能在明年就有五分之一因信貸、薪資成長、物價成長及因消費產生財富重分配的情況下,產生缺口。也就是說鈔票不夠多。「貨幣的總量仍然不變的,但鈔票卻不夠用了」

因此有四十六兆的鈔票需求短缺的情況產生。
所以央行就得在明年再發行四十六兆的鈔票來補這個短缺,這個時候因為鈔票的擴大流通使得物價下跌、受薪階級的薪水有足額的鈔票可以發出,並補平信貸中貸款的本金及支應消費所產生的財富累積。

所以理論上,你覺得財富是增加了,實際上是你的錢變小了,因為你拿到的鈔票數量的增加,雖然面額不變,可是購買同樣的商品所需要的鈔票數量也是增加的,這時候就要看央行要怎麼調整面額或是放任鈔票的印行。

所以一般經濟一直在成長的經濟體會一直讓鈔票的數量變多或是讓面額變小。「注一:這裡面額變小的意思是,原本一張一百元鈔票的商品,變成一張十元的鈔票,這並不是通貨緊縮,下面會再講到」
結果就是日元韓元的面額比台幣小。結果也造成日元韓元同樣的一萬元的面額可買到的東西變少。

所以除非在交易或國際貿易的過程中賺到高額的利潤,再不然就是不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才可以維持鈔票面額或是減少鈔票發行。

這當中,又以有天然資源的國家可以獲得無限制的貨幣總量增量。

所以美國這麼強大的經濟體,如果不考慮外貿及身為國際流通貨幣的身份,為了救自已的經濟,最後還是只能加印鈔票,任由美金貶值。因為美國再怎麼有天然資源,還是贏不了中東石油國。

而英國之所以很早就成為全球的金融中心是因為,英國又沒有天源資源可是又要掌管大英帝國的情況下,為了控制鈔票的數量及貨幣的總量,因此一定得全力發展信貸金融產業,將財富變成帳面上的數字,並透過貨幣政策主導稙民地的產業及國際信貸金融貿易的發展,變成一種利用債權或貴金屬增加國家財富並將財富分配給國民的方法。所以才有殖民地的奴役剝削及鴉片戰爭。

所以英鎊跟美金一直都是大面額。「注二:對應上面提到的,這裡的大面額是指,一張一百元的美金鈔票就值台幣三千元」

注一、有人會說,面額變小就是通貨緊縮,再不然就是貨幣貶值,其實是,貨幣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如果用十元就可以計價為什麼要要用一百元計價?因為如果買一罐飲料要用一張一百元鈔票買還是用一個十元硬幣買?

注二、大面額的貨幣支撐的辦法是,要用很高的貨幣信貸比、匯差、國際貿易及控制源物料的方式,所以為什麼美國老是以軍事力量直接介入中東情勢、國際情勢,又為什麼主要產油國都要聯合壟斷國際油價,而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總是力圖支持國際貿易,凡舉美國教育、科技、文化、電影、電視、音樂都力求全球第一而不讓大量的日本產品或日本變態的影視文化入口,又為什麼美國總是要主導國際秩序,這樣才能確保美國的財富、債權優勢並加強美金的流通。

以上講完後,才會考慮貨幣的總量如何增加,而不是單純的鈔票數量增加。這樣才能講到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舊 2016-11-23, 01:09 PM #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沒問題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