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OFUE
當詞彙複雜度達到一定程度時,
一維文字的溝通效率會低於二維文字,
一維文字在同溝通效率下可容納的最大詞彙數低於二維文字,
除非未來不會有科技文化新發展或科技文化倒退,
否則二維文字必定會取代一維文字。
如果認為科技文化必定會倒退,那簡化或拼音化也無所謂,拼音化不是進步而是退步。
文字退化不利於未來科技新發展。
|
補充提個老梗:
之前印象好像有在哪個網站看到過,由26個英文字母所組合而成的“英文單字”,目前為止已經累積了“一百萬個”以上了,當然這一百萬個“英文單字”一定會區分常用、罕用、古老世代的用字。至於常用英文單字有多少個?我還真的沒有研究過。
現代正體中文漢字,是由字根、部首、部件所組合出來的,之前印象中好像看過中研院的資料,拆解之後字根、部首、部件好像有一千多個???如果以一筆劃來拆,好像也才永字八法而已??? 然後目前為止累積出來的(政府單位列管的) 現代正體中文漢字 總數量 約 九萬五千個左右,是有新增造字的機會(以政府機關的資料庫為準的話),但是偶而很難得才會出現一次,如果新造字審核從嚴的話,想要造某個新的合乎現代正體中文漢字邏輯規則的漢字,請先把那原先九萬五千個左右的漢字看過一輪,確定既有的漢字群都無法滿足新造字所要呈現的人事物意義,再來新增吧。漢人思維基本上通常用多個字組成詞組來描述嶄新的人事物,所以造新字的機會又更小了,然後常用的現代正體中文漢字將近五千個。
至於 金文、銘文、大篆、小篆 真的就留給美術工作者、博物館、歷史研究者就好,畢竟字數不夠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