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zarconlony1
*停權中*
 
lzarconlony1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15
您的住址: 金一十大女支三
文章: 1,282
可以看一下IPA 萬國音標 拉丁語系應該也能用的上

John Samuel Kenyon & Thomas A. Knott
這兩位截取IPA裡面跟美式英文有關發音 組成K.K.音標
當初是梁實秋引進遠東辭典中 但是好像只有台灣用較多

現在多半是使用IPA或者Respelling 重拼法
應該美國人用的是Merriam-Webster’s的韋氏音標
地位等同於我們的注音符號吧

文字 跟 語言之間用音標來連結
但是因為拉丁語系就是拼音文字 所以不用音標也能上手

語言就是講講就熟 不一定得要哪種學習方式
不過這些東西能夠幫助沒有師資的地區普及正確語言跟文字

以前字典都紙本書才要搞這個
現在都電子書 還可以線上發音教學 高級點還配一張發聲位置圖
搞不好以後拼音系統都可以廢一廢 全面改用電子化教學
反正手持裝置那麼普及 開發個APP就搞定

引用:
作者syntech1130
古人這樣發音.

--------------------
http://www.ntdtv.com/xtr/b5/2016/01/20/a1248220.html


古人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兩類:

1。讀若法

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比如「讀若」法:

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

比如「讀為」法:

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註:「義讀為儀。」

比如「直音」法:

「肇」注「兆」。(《爾雅》)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知道「雷」「儀」「兆」字的讀音,也就順理成章地會讀「儡」「義」「肇」字了。


2。反切法

用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聲」,用另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韻」和「調」,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

其中,反切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比如:

緩,胡管切。(《廣韻》)

「緩」字的...


感謝 長知識 好好研究一下
我畢竟不是這方面本科 半路出家評喜好而已
舊 2016-11-04, 02:39 PM #4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zarconlony1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