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zarconlony1
拼音根本沒有優勢 甚至一百多年前根本沒注音
那中國人四千多年怎麼學說話寫字? 這樣邏輯不通
|
古人這樣發音.
--------------------
http://www.ntdtv.com/xtr/b5/2016/01/20/a1248220.html
古人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兩類:
1。讀若法
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比如「讀若」法:
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
比如「讀為」法:
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註:「義讀為儀。」
比如「直音」法:
「肇」注「兆」。(《爾雅》)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知道「雷」「儀」「兆」字的讀音,也就順理成章地會讀「儡」「義」「肇」字了。
2。反切法
用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聲」,用另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韻」和「調」,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
其中,反切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比如:
緩,胡管切。(《廣韻》)
「緩」字的讀音,就是取「胡」字的聲(h),取「管」的韻和調(uan),然後拼合成(huan=h+uan)。
此外如:
哀,烏開切。
敖,五勞切。
收,式州切。
器,去冀切。
矣,於紀切。
--------------------
如果連用來發音的字都不認識,
自然就發不出來.
還是有注音,或是 羅馬拼音等等 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