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那其實是一種觀念互相影響, 用簡單的舉例:
在北美公園, 如果你拿東西扔池塘裡的鴨子, 很多人會群起指責.
這是最佳的環境, 因為不良行為會引起公憤且受到逞罰.
日本是處於中間的例子, 不良行為不能曝光, 一旦曝光也是完蛋.
旁邊的人看到不一定會去反應, 但變成大眾訊息後會被處理.
中國是特別的例子, 不良行為需要處理與否端看是否合乎國家政策.
不過這就是最佳的"不要玩死宿主"的寫照, 唯一的原則.
台灣則是不良行為不但沒有逞罰處理, 甚至還會受到表揚的畸形.
最重要的就是沒有宿主概念或根本不在乎宿主.
惡性循環就是: 為什麼要做那麼累? 即使我不厚黑, 也不需要努力了.
譬如: 不必把馬路鋪好, 反正上面很快就要找理由重挖才能賺錢.(宿主用路人)
譬如: 不必把應力算好, 上級的重點是如何節省材料跟快速成形.(宿主操作者)
譬如: 不必把layout最佳化, 公司要求PM做出的排程只是要推出新型號.(宿主消費者)
譬如: 不必學怎麼細部拆解, 車廠只要求技師能分辨部位整組替換.(宿主車主)
譬如: 不必注重工安, 反正會降低本地台勞改用外勞.(宿主台灣勞工)
譬如: 不必詳細規劃基礎建設, 反正兩次任期一到就改選其它政職.(宿主當地居民/人民)
簡單說就是少數人刻意為惡, 部分人放棄誠信, 多數人不想努力.
缺乏道德觀念(選擇性的講法規), 上行下效, 然後中傷貶低他人來自爽.
當老闆, 你面對的是客戶/供應商, 還有最重要的是政府, 尤其是後者(當你做到一個程度).
的確我沒有那個能力(或心力/屌力), 身為一個走技術的人員, 或許做研究型的會更好.
但這條路我走過了, 所以才能明確回答你的疑問(或諷刺), 告訴你問題癥結點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