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ior Member
|
引用:
|
作者Robertcheng
我叔叔負責家裡製鞋企業,製鞋業能增加自動化是好事,但自動化的極限目前還很明顯的是有一道崁擋在前面,而工人在製程的每個階段都扮演品管的腳色,這點機器是無法取代的,特別是製鞋業訂單特性開始呈現少量多樣,高度自動化產線就沒辦法適應這種特性,而高度自動化產線建置成本高,調整生產其他款式鞋子的更改費用也高昂,搞不好廠商訂單我人工產線已經交貨,你自動化產線還在更改中咧!
事實上酌量增加製鞋產線自動化即可,但更重要的是改善生產流程,這種我家可是重金禮聘日本顧問來駐廠數月,顧問針對生產流程提出全面建議,東西擺那,工人要站哪,怎麼放,怎麼拿,通通有詳細規定,這些細節可以增加效率,減少疲勞,另外就是獎金制度要讓職工有感,讓他們知道增加產量與提高品質對每個月的獎金有密切關聯。
|
我覺得對這點感到有點危機
目前很多產業要前進確實都會有阻礙
可是如果不去克服,未來勢必只能被淘汰
現在確實製鞋業還沒辦法克服自動化問題
但國外已經在朝這方向邁進,試著解決問題
國內卻不想投入研發,以現狀為樂
若干年後自動化普及
國內廠商被淘汰,難道只能怪罪政府不力或者國內市場不佳嗎?
我覺得台灣經濟發展遲滯的主因就在這
明明應該要轉型進入已開發國家的產業模式
但多數產業卻還用開發中國家的產業模式在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