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P&W
Elite Member
 
P&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引用:
作者nexuse
基本上,目前的汽車開發生產大概分為三大系,美系、歐系跟日系。
美系以前是大開大闔,反正量大,車子設計開發只要大,後來遇到日系
入侵跟景氣影響大幅衰退,才開始注意到成本這一塊,從克萊斯勒的
6 Sigma跟GM與豐田合作引進品質成本管控的概念。

日系車的開發是完全的整體成本概念,由市場訊息訂定車型及售價後,
由售價反推總成本,在由總成本開始分拆各系統的成本,接下去分拆
各零組件的成本。也就是說,日系車在開發決定階段,就已經把各零組件
的成本給定下來了。也因為如此,所以日本車的汽車給人的感覺就是會很
均衡,你很難看到某一系統,如底盤比引擎好,或性能好但舒適性差,
反正你看到的日系車就是各部件系統的水準都差不多,你可以說都是
一般好或一般爛,但也因為各部件的均衡度夠,所以耐用度也會跟者提升,
爛底盤就是搭配這樣的爛馬力,要壞也難。

德國車則是車型確定後...


開發手法都是一樣的,都是走APQP,只是名字不一樣而已,規範也都是大同小異,只有設計概念有差,日本人講究穩定,所以上面零件普遍都是成熟產品,連CAN BUS都是走半套,德國人愛新科技,上面都是很新的技術,連燈光、窗戶都可以透過CAN BUS控制,跟你說的完全不一樣......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舊 2016-10-13, 04:12 PM #8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W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