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nexuse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116
引用:
作者P&W
不好意思,我之前就是作汽車的,我不同意少了品保車價可以少1/3,如果你知道車子的製程控管才是重點,而不是檢驗才是重點的話,汽車界有句簡單的話來解釋,品質是做出來的,不是檢出來的,這樣大量的生產,你不可能靠IQC or IPQC來控管,那是蠢到家的手法,現代車廠建立的FMEA不是寫假的,每個製程風險都管的死死的..........

另外若有隱藏成本沒算到,年度會計要幫你查帳的時候你就死了,特別是上市上櫃公司,法律都規定要揭露所有成本,那來的隱藏成本?沒揭露你就得吃牢飯,要框去框這邊的哪幾個沒出社會的,不要來框我這個出社會都快三十年的老鳥好嗎?........

模具以前我手上就有幾百套在管,我說的價格可是包含模具攤提的,不要說上百萬,模具幾千萬的都有,不過零件全部攤提進去了,廠商跟原廠都在玩諜對諜,成本都抓很緊的,你會有隱形成本,會計單位可一點也不傻........


我所謂的隱藏成本,指的是一般消費者所接觸不到的,
汽車製造產業是一個很精算的產業,精實的程度其實超過一般人的想像,
當初我在做TPM的時候,我要算到每一件庫存佔到的廠房空間所產生的
利息損失,那個是用小數點後面4、5位數在算的。
這種虛面的損失並會在會計計算裡的,那是可以賺,但是賺不到的機會成
本損失。

基本上,製程管制的源頭本來就是品保,開發後的量產的產品由品保確立
允收標準後,再下展到製造端確立製程條件及製程檢驗標準,也就是說,
以前的製造人員只要負責生產製造就好了,但後來品保的觀念介入後,製造
人員也要身兼品檢員的角色。

不管是D-FMEA或P-FMEA,FMEA就是ISO:9001/TS16949所要求的不是嗎?
品保所談的,不就是企業所有活動所造成的產品品質風險管控嗎?
不管是開發或只是生產、原物料採購甚至銷售,只要跟產品品質相關的,都
涵蓋在品保的風險管控裡不是嗎?

當然,現代品保的觀念也做了一些轉換,品保的目的是確保企業的永續經營,
所以物有所值是必然的要求,物沒所值當然是品保的責任,

但是,物超所值才是現代品保的大忌。(有點開玩笑,不過也有點真實)
     
      
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環島一週 需時22小時 全長1000公里
高速公路380公里再加上瑞濱到高雄的海岸公路
中間休息4小時
舊 2016-10-13, 03:23 PM #8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exus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