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烤全羊
物質的特性取決於原子擁有的電子數吧?那如果人類能自由增減原子的電子數,不就可以隨意改變物質的性質了。 
|
呃...
先跟你講一下不是重點的重點好了。
物質的性質並不完全取決於原子擁有的電子數,
也不如上面所說完全由質子或中子決定。
比較接近事實的說法是:那些以原子及分子組成,被我們稱為「物質」的「東西」。
其物理、化學性質,與其所組成的原(分)子的形態有關。
那什麼又是原(分)子的形態呢?
一般來說可以是:
原子中的質子、中子、電子數;分子量、質量、電性、鍵結、排列及組成結構方式、環境因素等等諸如此類。
藉由這些形態與組成成員的不同,而展現出不一樣的性質。很難一言而盡。
隨便拿個常見的原子:「碳」來做例子。
這玩意兒光是在自然界中的自然存在就有好幾種不一樣的表現。
一般常見的碳聚合物叫石墨跟鑽石。
這兩者皆完全是由碳所組成,但由於兩者生成環境導致的排列方式不同,
所以它們的外觀、硬度、密度、導熱系數完全不同。
接著若如果我們把一些碳原子組合成一個平面狀六角型的結構體,
那它會成為最硬、最低電阻、超高電子遷移率的物質。
一般又稱它為石墨烯。
扯了一大堆。
只是想告訴你,物質的特性並不單純地與原子或分子所擁有的電子數有關。
而是要把所有參與反應的原子及分子當做一個整體才行。
若物質的特性只與其電子、中子及質子有關的話。
那麼唸化學的就不必那麼辛苦了。
順帶告訴你兩個可能會讓你覺得更奇怪的事實。
可以當做頭腦體操。常常想這些問題,說不定能預防老人痴呆。
就目前物理學中主流的基本粒子理論:標準模型來說。
電子沒有體積
雖然它有靜止質量
另外一個奇怪的事實則是:
其實物理學不太能完美解釋
為什麼飛機會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