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艾克萊爾
Golden Member
 
艾克萊爾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 」
文章: 2,517
那看是多少推力的

推重比有沒要求過多少?
指純自研或是授權生產?
自研自製又是找誰提供原型?
又有沒脫離原型開發出屬於自己的特長點?

深究越多你會發現數量(可生產並完全掌握生產技術和材料來源等)的少到差不多5根手指有剩
談啊談的條件驗講越嚴苛的話連法國M88等都會不小心中槍(初始原型為F404...)



回正題

日本得到授權生產的發動機不少,但自研的部分戰機用的還在小推力輕戰機級別的努力提升當中,目標是中/重型戰機可用的水準

但要了解人家是台灣的十幾倍經濟規模,三菱重工之類的大型複合軍工集團包山包海,不需要以它們當自身標準,一個國家是否能萌生雄厚的重工業,與其自身規模和盟邦數量.程度息息相關,台灣先天後天都受限,適度持續地維持與發展即可,運氣好有機會再度提升,沒有也別過度自棄
台灣目前以TFE-1042-70為技術基礎,還是有再繼續做基礎技術深究與發展,只是規模都還沒達到原型以上的推力,目前發展品以輕型機.UAV和渦扇發動機做心臟的長程飛彈等需求推力較低的等級為主,小型化的實際量產品算是有相當數量,但要再往上走,那就不見得是一個中小型國家可以負擔的程度

引用:
作者Aloof
飛機引擎好像是冶金技術佔了不少吧
這就牽涉到基礎工業的硬底子功夫

上次跟對面的同事聊到國家的基本功
他就說一些米國軍用的東西就是仿不出來, 老美高檔引擎的葉片上還有特別紋路 (這些應該也是不知道哪聽來的, 大家閒聊而已, 正確與否不可考)


是氣膜孔

現代航空葉片已經發展到中空型態,表面有鑽出(或是放電加工等)微小氣孔,可以再運轉帶動氣流覆蓋在周圍形成隔絕層,另一方面又將部分內部溫度由氣膜孔導出,部分設計還帶有鍍層提升相關性能

以實現工作溫度超越材質耐熱(不蠕變)上限的程度,基本上現代熱段溫度的提升有70%是來自於這類複合絕熱/散熱技術的發展
__________________
ぶ(∀゚ )人(゚∀&#65439人( ゚&#8704人(∀゚ )人(゚∀&#65439人( ゚&#8704
(↑一個因為疫情影響導致工作超閒不知做啥好的傢伙↑)
舊 2016-09-20, 08:45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艾克萊爾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