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tohotsony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6
文章: 44
https://blow.streetvoice.com/11047-...9A%84%E5%B9%BE/

錄音師通常都是使用哪一取樣檔次作錄音、混音呢?常見為 48KHz / 24bit,其次才是 96KHz/24bit,至於 192KHz/24bit 取樣幾乎無人選用,原因在於現有硬體規格難以支援 192KHz 演算環境下作即時同步錄音與非線性編輯,遑論更高的取樣規格。

無論是 48KHz /24 bit,還是 96KHz /24bit,此二常見取樣檔次皆與 CD 標準儲存規格 44.1KHz /16bit 不相對稱,不可能直接寫入 CD,因此,Mastering 母帶後期需得作一次「降頻」成 44.1 KHz/16 Bit 檔案,方能供壓片使用。而這個降頻動作正是錄音室母帶音質與最終 CD 音質經常不同的關鍵,也是許多樂手、製作人抱怨「成品 CD 聽起來怎與當時在錄音室聽到的截然不同」的肇因。

正因為 44.1KHz / 16bit 並非錄音室母帶的原生取樣規格,長久以來,音響樂迷無不渴望能夠直接聽取錄音室母帶規格的檔案音樂,避免「降轉」所造成的音質劣化。問題是該如何播放渠等高解析檔案音樂呢?早年當然只能使用電腦播放(現在則有 NAS 硬碟直播等方案),然而,無論是 Mac OS 還是 Windows 作業系統,其內建音效卡所支援的解碼規格有限,也都會對渠等高解析檔案音樂另作演算處理,難免有失原汁原味。其中,又以 Windows 系統最令人詬病,因為根據 AC97 音訊標準,Windows 作業系統會將任何取樣解析度的檔案音樂一律升、降頻成 48KHz /24bit 後作播放,原始母帶早已面目全非。若要避開 Windows 內建 AC97 的干涉,或要提升 Mac OS 的取樣規格,最好是額外加裝音效卡或透過 USB 介面輸出原始母帶檔案給外部 DAC 作解碼,於是,音響圈才開始積極推廣所謂的「USB DAC」。

而且隨著 USB 接收晶片取樣規格的提升,「非同步傳輸」模式的支援度大增,相關硬體成本的下降,USB DAC 解碼播放性能不僅越來越強大,定價也越來越親民,遂成為當今音響樂迷播放高解析檔案音樂的首選方案。
 
舊 2016-08-21, 10:43 P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ohotsony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