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212412
*停權中*
 
212412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13
您的住址: 府城
文章: 9
給篇好幾年前的文章
http://blog.xuite.net/sujaushi/twbl...%86%92%E6%80%9D


實際上的需求

不過,目前台灣鐵路高架化與地下化,為何惹來這麼多問題與爭議呢?因為它已經不單純是為了A型路權,我們必須冷靜審視,背後的因果與代價問題。

1. 花大錢解決小問題 安全並非重點

如果是為了單純的運輸安全,其實穿越的公路設置陸橋,或是地下道,就可以解決安全問題。以台南市來說已經十分完備,開元路橋,東門路橋,中華陸橋,林森地下道,小東路地下道等等都十分便利,剩下的平交道寥寥無幾,工程卻還要花300億元(初步估算),在目前台灣已經國債高築的今天,實在沒必要花大錢解決小問題。由此可見,真正的重點,並不在改善運輸安全。

2. 縫合都市裂縫 都更利益才是重點

目前台灣各大都市的鐵路改建工程很多,包含桃園,台中,彰化,員林,嘉義等等,總經費高達數千億元,參閱維基百科臺鐵地下化,臺鐵高架化。目前都是以縫合都市裂縫為美名,將鐵道周邊的土地,進行都更(土地利益開發),以台南市鐵路地下化經費預估約300億元,但是周邊土地增值的利益,建商與民代預估約一千餘億元,所以以市政規劃的角度而言,當然值得投資。
3. 不同的時代 相同的思維 早已時不我予

台灣最早的鐵路地下化,是從1989年的台北市開始,1996年台北捷運通車,更帶來捷運住宅的重大商機,也讓大台北的房地產價格,更高不可攀。一旦開發利益端上了檯面,台灣各地的都市,大家都跟進,以台北看天下,所以在1990年代,台灣各都市,陸續有鐵路高架化與鐵路地下化的規劃,甚至捷運路網的規劃案。包含台南鐵路地下化與捷運路網規劃案,也是在1997年之前就已經完成。

然而,為何執行拖了這麼久?因為財政困難是關鍵因素

在1990年代規劃階段,當時是在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這樣的做法還有他的道理。然而,隨著經濟泡沫化,台灣經濟愈來愈衰退,稅收不足,這些大案子實在有他的困難。然而,開出去的施政支票,成為地方政府與中央選舉的極大壓力,尤其是對於綠大於藍的中南部都市,這些交通大案子不做,成了政府施政「以台北看天下」,沒有利益均霑,難免落人口實,而都市土地增值的開發利益,也與地方議會的生態環環相扣,這都成為交通部與主管機關,難以承受的「包袱」!



【結論】不做沒交代 做了會後悔
目前台灣各大都市都在進行鐵路改建工程,總經費在四五千億元之譜,足可再蓋一條高鐵綽綽有餘。在分析過全台灣鐵路地下化與高架化的背景因素之後,其實改善鐵路安全與縫合都市裂縫,都只是檯面上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大家不難理解,這是在民主政治之下,不得已的妥協。

然而,做了真的有用嗎?當然用處有限,不做沒交代,做了會後悔。

如今,許多利益相關者,都市土地增值的投資,都押下去了,有可能不做嗎?這真的不是鐵路地下化這麼簡單而已,從規劃到執行,這是一個利益共生鏈的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做,如何交代?

然而,為何做了會後悔?

我們冷靜看問題,君不見台灣高鐵與高雄捷運的規劃報告書,都出現預估運量,遠超出實際的問題,以至於如今要損益平衡,遙遙無期。當然,在那個年代,運量預估如果不灌水,根本無法取得預算執行的正當性,而在財政困難之下,甚至以BOT去解套。如今虧損問題,沉苛難起,尤其是高雄捷運的問題最為嚴重。

我們想一想,臺灣高鐵與高雄捷運,有這麼大的旅運市場,是這麼大的都市,都發生運量嚴重高估的情形,其他的都市,不太可能更樂觀了。台灣所有鐵路地下化與高架化工程,自償率都是灌水,政府舉債支應,最後債留子孫。

其次,面對全球氣候異常的問題,台灣沿海都市要鐵路地下化,只要海平面上升幾公尺,後果不堪設想,2001年9月,納莉颱風淹沒台北捷運的地下路段與台鐵的地下路段,大家是否記億猶新?所以高雄與台南鐵路地下化,其實種下了重大的隱憂。(關於極端氣候、天災地變、地層下陷、社會對立的衍生問題,請參閱敝人在『天下文化人文空間』 世界高速鐵路新視野 專題演講 敝人拙作 2012世界高速鐵路百科 I 第二十章 未來20年 全球高鐵的變數與挑戰)

所以我想說的結論是,基於對下一代子孫的責任,不要債留子孫,

與對於地球暖化,天災地變,以及環境社會安全福祉的遠見,

除了已經在執行中的工程之外,台灣環島鐵路高架化,請謹慎三思;

至於高成本的都市鐵路地下化,實在不宜再做了。
舊 2016-08-11, 02:28 PM #5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212412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