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是學工科的, 對財經不熟.
上圖是104上半年的出口結構.
小弟剛好位於電子產品那塊, 比較低階的.
以台灣普遍性競爭力都不強情況下, 直接升值20%好了, 去看看上市上櫃公司財報, 有幾家能根留台灣活下來.
1. 房價高, 是熱錢多, 稅輕, 是執政者要改革的, 叫央行升息抑制, 全球低利環境做得到嗎?
2. 低薪則是太多因素, 確實直接升值20%, 立刻實質購買力+20, 但伴隨的是倒一堆公司加一群人失業
3. 許多大宗物資的價格幾近壟斷, 也是央行的錯, 台灣就只剩一個央行, 其他負責單位死光了嗎?
不求根本性的解決問題, 單靠貨幣政策就想藥到病除, 直接升天比較快, 都以為我們台灣發行的是美元嗎? Our currency, but your problem.
澎老的功過無關輕重, 但改革的順序卻很重要, 不然直接仿照房地產方式, 用喊的, 台幣升值一倍, 反正有房地產這火車頭在, 嫌錢少, 在井噴一次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