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時報
電動自行車日益普及,交通部擬修法比照機車納管,未來須考照才能上路,引發產學界批評聲浪,認為嚴重影響產業,更無助於解決問題。立法院今天召開公聽會,交通部表示,若能落實教育宣導、加強取締違規,方能不考照。
電動自行車以電力為主,最大行駛速率在時速25公里以下,且車重在40公斤以下,目前歸類於慢車,全台共約18萬輛,但據統計,電動自行車事故從273件增為1043件,傷亡人數從369人暴增到1495人,5年成長3倍。
交通部路政司長林繼國表示,為加強電動自行車管理,2012年與產官學界達成外型須限制、應懸掛牌證與駕駛人須配戴安全帽3項共識;日前修法規定7月1日起須戴安全帽、調整放大安全審驗合格標章,明年起也將限制尺寸。
但目前電動自行車不用考照便能騎乘,加上部分業者違規,擅自調高時速上限,導致事故頻傳。為提升電動自行車上路安全,交通部年底前將修法,比照輕型機車須有駕照、戴安全帽,否則開罰,卻引發產學界一面倒批評聲浪。
交通部交通委員會今天召開公聽會,針對電動自行車定義、是否應有牌照與駕照、如何管理規範,以及相關路權,邀集產官學界代表討論。
台灣電能車輛發展協會理事長鄭丞宏表示,電動自行車安全至關重要,的確面臨管理問題,但交通部擬將納入機車管理,「震驚」產業界。電動自行車標準時速僅25公里,絕不比一般自行車快,且目前歐美先進國家均免考照。
他說,根據交通部統計,電動自行車事故數量僅1595件,一般自行車則高出近10倍,高達1.5萬件;而機車肇事率高達千分之27.6,電動自行車則僅千分之8.8,不到3分之1;另肇事年齡集中15至19歲,教育宣導才是重點。
此外,國內不少老年人、新住民與外籍旅客以電動自行車代步,應由業者自律、嚴格約束違規改裝業者,並加強違規取締未懸掛牌照車輛,以及年滿14歲以上方能騎乘,匆促立法將摧毀電動車產業多年成果,雪上加霜。
屏東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教授林秋豐表示,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常產生新創意、新趨勢,僅依舊法令難加以管制,當無法納管時,應採取開放態度看待,台灣要與全世界競爭軟實力,不應有過多約束,應兼顧交通安全與產業發展。
不過,立委李昆澤指出,民間業者擅自調升速度,觀光景點尤其嚴重,如墾丁當地救護率第1名即為電動自行車,每年將近100件車禍造成傷亡,除了戴安全帽等管理,也應加強安全審驗措施以杜絕違規,政府與民間應共同研商。
交通部次長范植谷表示,承諾未來擬定相關政策時,將兼顧產業發展與交通安全管理,不致失衡;對於考照問題,基於加強交通安全教育宣導,同時嚴格取締改裝行為,如果可以落實並經立法程序加以限制,可望不用考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