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農夫牌USB線
瀏覽單個文章
inlemar
Power Member
 
inlema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力行三號
文章: 613
引用:
作者xtreme
這幾天把遠紅外線橡膠包覆在電腦、線性電供、DAC、擴大機的電源線上
USB DAC本來DPLL 1段穩定播放,包上遠紅線之後連續放30分鐘以上開始不定時跳音
拆掉遠紅外線橡膠就好了...


Wow, xtreme 站友真有實驗精神

印象中遠紅外線的的頻率都是幾百GHz 起跳的, 也比一般的RF 要高, 沒想到會影響到DAC , 不過至少可以假想這玩意沒有吸收EMI/RF 的功能吧

題外話,說到這個DPLL (您應該也是用ESS SABRE?)剛買M-DAC 的時候, 看到設定有Jitter reduction 的功能,一共有HI,Mid,Low Bandwidth, Auto . 猜想應該就是ESS 9018 的DPLL, 當然立馬設成Low, 可是從PC 的USB 直入, 試來試去只有兩個USB 3.0 的PORT 可以穩定Lock 住, 後來加了Hub 跟電源分離後, 才都可以任意PORT 都Lock 住. 不過大多數的ESS SABRE DAC 廠機都沒有開放DPLL設定,我另外兩台105 跟Mytek 也沒開放, 您的DAC 可以設定每一段真的很少見的說, 請問是L.K.S 的DAC嗎?

另外, M-DAC 也有一個很有趣的功能, 安裝專用軟體後, 可以用USB 介面測試"Bit Perfect".之前常常測試Bit Perfect 都沒辦法100% 通過, 不過後來換上Hub 後, 測試過七,八次, 也就都是Bit Perfect 了

說到這有感而發, 常看到網路上大家說的"數位不就是0跟1" , 也就是老外常說的"Bits are Bits". 一直不解大家為什麼不自己找一下答案?

其實這問題要分兩個層面.

USB Audio 分為Data/signal Domain(Bulk/Isosync, Interupt,Control), 還有Clock Domain(Sync, Adaptive,Async).

第一個層面是Bit Perfect 只屬於Data Domain, 不管Clock Domain 正不正確!!

在Data Domain 上, USB Audio Class 2.0 定義用的是Isochronous 傳輸, 一些特性不說了, 其中這種Isochronous模式最重要的定義是"資料錯誤是不會重傳的"(其他三種都會, 因為有Ack), 不管是因為雜訊的干擾(Phase Noise),Power or Ground Plane 的影響,或是USB 線材本身傳送0,1訊號對應電壓Rise/fall 不準確的關係, 都有可能造成資料不正確, 然後又不會重傳. 所以以我的M-DAC 為例, 確實會出現不是"Bit Perfect" 的狀況, 也就代表原來的音樂檔案跟DAC 收到的不一樣了. 如果站友手上的DAC 有這個"Bit Perfect"測試功能的話, 可以自己驗證看看的. (PS : 常常很多土炮的發燒線, 是沒法通過Bit Perfect 的喔)!!

另外在Clock Domain, 也就是大家常爭吵的Jitter 問題. 目前Asynchronous USB 雖然也越來越多, 但是沒有完美的XO clock (TCXO, even OCXO), 所以不可能完全沒有Jitter 的, 對於數位音訊來說, 這個Clock 影響的是採樣率, 當然也應該算在原始檔案是不是完全相同的一部分. 不過當然, Jitter 對於聽感的影響還沒有定論, 這部分就不多說了.
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希望看到PCDVD變成一言堂

原來壞人清單是這麼用的 , 感謝站友提醒

創造論點? 演化論點? 舉例來說, 我可不認為教徒與達爾文信徒間,在彼此都沒有100% 的證據前,動不動就要單挑對方,輸的吃XXX.

如果可以先自己設計一個科學實驗, 證明90%的人都聽不出差別時,而且通過測謊與腦波測試.也許有站友會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不要實事求是證明自己是那少數的10%
舊 2016-05-15, 08:08 AM #4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nlema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