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jphuang
真慘,連"匿蹤"都算到漢翔的頭上。請問您看過翔昇案計畫書嗎?"匿蹤"是要漢翔來負責改外型嗎?發動機推力提升資料,空軍沒有嗎?空軍願意出經費嗎?
問問您軍備局的朋友,翔昇最後是怎麼結案的?是誰堅持做出2架翔昇機?沒有翔昇會有後來的翔展嗎?"被調查",請問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有懲罰 軍方、中科院 或 漢翔 任何一個單位嗎?
AT-3是漢翔的產品與負責維修,漢翔會不知該機的使用期限嗎?會不知空軍需要教練機嗎?之前請您,G神一下"馬英九 翔展 國機國造" 再加上最近漢翔放出來的消息,您就會知道100年(2011)時漢翔就在高喊國機國造,而此國機國造指的就是高教機。有翔昇的前車之鑑,漢翔知道僅是Paper Aircraft,空軍是不會買單的,一定要有原型機出來。那時為了高教機,漢翔投注大量的工程人力,設計也幾乎進入初期的PD,為了壓低研發費用,無法採用...
|
也許空軍非得有原型機才買單
但先期研究是不需要一架全尺寸全裝備的原型機的,隔壁的ATD-X同樣是先拿各種微縮模型去作先期設計檢證的工作了
再說像中科兩年多前展覽時,曾公開過新匿蹤無人機的模型(有RC與靜態展示各一機),單是有展出那個就至少表示已有在做相關的早期探討研究,而且這部分還沒到需要耗費大量經費的階段
如果那架全新構型的匿蹤無人機的模型生得出來,為何針對高教機的新設計模型或預想圖就生不出來?
與其老是拿舊構型增減裝或舊構型小改給空軍打回票,漢翔其實能先做這種費用不高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喔
要是讓空軍覺得合理不就有機會進入下一階段?
沒能進入下一階段它不也能成為公開展覽時對國民說明,有在這方面嘗試努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