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galant99
教育無法抹滅人性
什麼書讀越高就越ooxx.....的,在我看來就是放X
|
諒引個言 .......
台灣對教育的條目分別慣常是德智體群美 . 並缺一不可五育並重的觀念 ...
既可分門別類便是原本為一
而西方哲學 ~ 特別是人文主義者眼裡台灣所謂的教育 . 是指兩回事 ~
教育與
教化
區分依據方法與台灣教育觀很大不同 ..... 台灣教育不會用到教化一詞 (教化一詞的翻譯產生 . 來自教民化雨)
台灣對教育辭意的認知 . 是西方人文中教育與教化的統稱
教育 = 指對人知識技術能力的訓練 . 常識觀為五育中智的人身增益 . 如 . 人類對科學哲學法治 ... 等種種知識性的獲取手段
此中所謂的增益與獲取 . 是可被自身判知與易得的
教化 = 指對人無意識趨向能力的
陶養或
培成 (泥土經火燒變成與泥土不同的陶品 或 種子長成非種子的大樹)
是對人本來精神的
異化
常識觀為人類精神天性的質變 . 壓制 . 消滅 . 轉化 ....... 等 . 產生出自人出生以來未曾有過的人身品質
也就是台灣教育說的道德教育 . 品格教育 . 美學教育 . 趣味的鑑賞力 . 理性 . 人品 . EQ的精神面 ..... 等
包括2005-12-31網兄所述及的 ~ 教養 . 理智 . 冷靜 . 修養 . 態度 . 皆在此一範圍
這些都違反直接本來的人性 . 所以被人接受的門檻高聳 .....
道德教育的難為 + 向下沉淪遠比向上提升高速 + 美學素養的不彰 + 濫情 .... 等 . 台灣問題 . 最裡層的肇因在於本來的直接的人性
(自由 . 在不影響它人自由的前提下 .... 自由是社會性意涵 . 非個人直接本來意慾人性的放肆)
教化對人類精神的更易無法被自身詳細判知 . 作用型式為
潛移默化
究竟來論是無法以任何學門知識真實明確說明教化的 (如 . 美是說不出的 . 宗教情懷亦無法以邏輯解構)
換過來說 . 西方人文主義者所區分的教育 . 也就是台灣教育所謂的智育 . 無法培成任一人的人格品質
反而是親近自然 . 養養寵物 . 種種花草 . 聽聽音樂 . 群性(意指盲目對善美的附庸) ... 等 . 居然能夠修身養性 <= 看似沒道理 . 它卻確實真實發生
我雖然是西式人文主義者 . 非中式人文主義者 (孔孟那一套)
但是我比較喜愛德智體群美的中式教育說法
因其在教育分別中注重到了身之為人的思考多元與多象性 = 五育共濟互為依據於增益滋長 (非集成概念打成一包)
實踐的意涉較為直接 ....
遺憾的是 . 台灣教育現況不中不西 ............... 謂之台式教育
甚至不清楚玩樂與讀書一樣重要 ...............
個人一點想法 . 大家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