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sclee
一個養到十幾歲,一個養到四歲
一個單親媽媽養大女兒,另一個是健全家庭,有老公共有四個小孩
一個被砍了手指,凌虐多天...
要不要再比下去?
不同情況,莫名其妙的"高下分別"
|
別氣 ........ 請網兄再次審視我的討論內容
引用:
|
作者xx123
今兒午後工閒與它班老闆喝點小酒 . 聊及女童遭弒不幸
聊著聊著 . 聊到白小燕命案與之對比兩位母親的反應及社會作為 ~ 高下分別
|
您有無看出來 . 我文中不闡述受害者的家庭背景與受害程度 . 壓根不打算將此做為比較依據
僅是我對兩位母親於媒體檯面的表現做出了比較
而兩者表現是實實在在呈現在大眾眼前的 . 這無法當做沒看到 ......
================================================
引用:
|
作者yth
人畢竟是人
不要把反常的行為拿來讚揚
我認為這個社會有太多違反人性的事情
人性反而被忽略或壓抑了
應該正視人性
|
反常 = 不正常 & 不平凡
人無法太上忘情 . 人生不如意8~9/10 = 人之常情
凡是社會皆有順應人性與悖逆人性的一體兩面之共性存在
肇因來自人類是高度隨環境應對的物種 .......
意指 . 這裡不只有一個某人 . 還有該位某人所要面對的人事物
當然凡事無法隨心所慾心想事成 .... 如 . 工作 . 就學 . 交友 . 金錢 .... 以及所有的慾
從多少錢買多少東西 + 自由在不違反它人自由的前提論述 . 就可以看得清楚
人性中的慾是不會有滿足的一天
如同科學精神永無止境的探究與顛覆 . 它也是依託慾望才會如此精神本質上沒有終點 . 並非探究與顛覆無限迴圈的型式所致
我認為這是慾望最高明的使用 ........
而仇恨於所慾 . 處理自身不幸事件從仇恨出發 . 廣播人群 . 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入奢易 . 入簡難 . 人性向慾處沉淪是非常快的
這時 . 社會種種教育既顯得格外重要 ..... 包括學校家庭網路同儕宗教媒體課程傳統現代情感道德法律 ... 以及更多的潛移默化
引用並完善它 . 可防止人性恨意的放肆張狂恣意妄為 . 維繫社會共識與秩序
如同某位共產大頭說的 : 給我一個孩子十年 . 我將把他變成不一樣的人
(想不起來是誰說的 ; 或請另參考信教者的人生信念與我們有何不同 <= 免10年培成)
教化的社會工程威力相當的強大 .....
遺憾的是 ~ 初次接觸它 . 人類必有排斥反應
認識它並接受它 . 認為是自己的東西的時候 . 如同浪子回頭 ....
似我工作辛苦需付出龐大代價 . 違我所願 . 我有堅實理由不幹 . 在家混吃等死 . 但我仍是每日開心去上工
因我的工作心態被教化導正了 . 用以適應社會模式
似同小燈泡的媽媽檯面上有條不紊進退得體的表現 . 必有心理教育的支持
那都是被人教會的 ......
某件事物既然悖逆人性 . 又是引導了人性
那麼該事物對於人性而論 . 究竟是順是逆 . 恐無法極端分別 . 僅是種人性出發與觸發
教化論有結構面的說法 ............
引用:
高達美 : 人之為人的顯著特徵就在於 . 他脫離了直接性與本能性的東西
而人之所以能脫離直接性與本能性的東西 . 就在於他的本質具有精神的理性面
根據這一方面 . 人按其本性就不是他應當是的東西 .... 引自詮釋學 ~ 真理與方法
|
若網兄無法理解高達美所意 . 可另請參考論語內容 . 或孟子性善論的說法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