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搞笑了
國外藥廠模式是
小公司上市吸金
要進入Phase I/II 時fire所有研發人員
讓財報好看
撐到藥過FDA approval
等被大藥廠收購
藥沒過 (如浩鼎這種)如果pipeline沒其他藥就是等股東集體訴訟然後宣告破產
除非你有幸卡位到如Amgen等大型少少的researcher職缺要不然一堆都是在外包CRO.
這產業比電子更狠
"翁啟惠如果留在國外實驗室,隨時都會有千萬美元以上的實驗經費等著他用"
翁啟惠這種等級的在國外也沒了不起到幾千萬美金身價
更何況實驗經費又不是直接進自己口袋
你到矽谷就發覺就算在Berkeley/Stanford研究不就是路人甲
不像在台灣被捧成神內線還有人替他擦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