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 Member
|
引進國外的成熟機型為何就會失去人才?
即使是引進生產,但建立產線的同時也有原廠工程師會協同幫助,需要學啥就有經驗豐富的現成資源可以問可以學不是嘛?
AT-3與F-CK-1還不是國外工程師手把手造出來的機子,怎這時候就本土意識這麼重引進就不行?
如果漢翔真有心要搞早該在這些年裡先把新一代的基本雛形生出來了,而不是每次展覽時就拿簡裝版的模型出來呼弄過去
浪費了這麼多年後等新需求出現才再來急著喊國機應自研自造何苦?
之前那十幾個人去韓國沒幫上忙就回來也是,不過對方就提了個異於F124/F125的發動機需求就束手無策,這種程度就想閉門造車,倒不如引進新機生產的機會好好摸索一下國外比較新得設計,搞不好還比較有真學到點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
ぶ(∀゚ )人(゚∀゚  人( ゚∀  人(∀゚ )人(゚∀゚  人( ゚∀  ノ
(↑一個因為疫情影響導致工作超閒不知做啥好的傢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