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老老濕
台灣要花3200萬鎂買一架部訓機,可見一定不是買便宜貨
義大利M-346純教練機賣2600萬一架
軍用推力:6250磅*2
韓國T-50純教練機賣2200萬鎂一架
軍用推力:11,000磅
後燃推力:17,700磅
中國L-15只賣1000萬鎂一架
菲律賓的是3750鎂買一架FA-50戰教鬥機
有雷達跟對地制海能力
.................................................................................
M-346最大優勢為操作成本便宜,其他高級教練機訓練一名合格飛行員須花費400~500萬美元
M-346僅需一半成本,可做為颱風戰機、F-35、飆風戰鬥機 等其他第四與五代戰機訓練飛行員的教練機
|
其實乾脆一點 重開IDF產線就好了
每多一種飛機 就多一堆後勤負擔/人力成本
如果只算個別飛訓成本並不完整
要把維修能量考量進去
最好也把維持研發能量 製造就業機會的因素也考量進去
IDF是國內難得整合成熟的東西, 又不是核四做的時候還不知道能不能用
連訓練用都排不進去, 一線戰機就能擠進去嗎?
當初花多少錢 多少時間才有的, 現在起碼讓它排在二線/支援/訓練的位置
不要輕易放棄
國內與論曾經批判商人短視近利, 賣掉AMOLED
那放棄既有的軍用航空器技術不是更糟?
雖然不是100%自製率, 但是就像寫軟體, 套API/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發, 也是要時間成本的, 兜得出來都是不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