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核電發展是為了配合台灣的核子武力發展所建設的。
在那個年代,核電的總發電量、效率、發電穩定性、成本都大於按物價波動的煤、油、天然氣,而且還遇上的了石油危機。
另外,當時主流的核發電技術,都是鈾原料,而且都有商業化的現成設備製造供應商,非常理想。
環保議題在當年不是沒有人想過,以當時的眼光來看,這樣是最環保的發電方式,其實也沒有別的環保發電方式。「不信你去問在麥寮六輕的當地居民是怎麼看六輕的」
你沒有核電廠,你就不可能有機會提練製作核彈的原料。
想一想?你是要被四百枚中共的飛彈打,還是你至少有三枚的核彈打回去?
看看北韓,金小胖人家可是很有本錢在國際上亂搞。台灣?
你考不考慮釷原料核發電?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發展,早在十年前就有人注意到。
台灣算落後的。「其實是台灣沒能力,也沒有錢玩得起」
至於核融核?我跟本不奢望台灣有能力去搞,這個燒錢的科研計劃,還不知道是不是錢坑。有沒有商業化的機會,能不能跟國外一較高下都不知道。
不要只會嘴炮,提出點建設性的說法來聽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