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引用:
作者micall.lee
1. 大多數的病患資料都需要看電腦查詢,醫療影像、檢驗檢查報告、前幾次的看診紀錄,都在電腦裡,越大的醫院紙本資料越少,醫師其實很需要這些資料來看診
2. 輸入看診資料,也得靠電腦,然後因為有很多規定,不管是院內的還是配合健保、衛福部的種種政策,系統會給醫生很多的提醒、限制、表單填寫 ...
3. 要開藥、開檢查、排檢查或手術等等,也都要用系統去開,不用說,也會有很多規定,例如系統會告訴醫師,這個藥和某某藥有衝到、你開這藥太貴了不要開 .... 等等等,都可能讓醫師要更多時間去打字、點選、列印等等
|
2014年在新北市雙和醫院看病就是這樣.
每次的檢驗結果就是直接在螢幕顯示,
檢驗與看診不是同一天,
檢驗早一個星期,
約診也是電腦上直接約,
開藥就有趣了,
本來都是開兩三個月的藥,
配合做腹部超音波的時間,
最後一次約診時,系統改成只能領一個月的藥,
變成還要再拿一次藥,
系統拼命跳警告,
所以醫生就撥電話上去,請管理者改一下.
最後還是拿到兩個月的藥.
我遇到的醫生還是有聊個幾句話,
不是電腦看一看就趕你出去那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