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Member
|
因為這是個人的學習設備,所以會比較傾向user,engineer的路我還有一段要走。情況簡述如下,如有錯誤或是不足的地方,請跟我說一下。
硬體的配置很簡易,是封閉式的區網,如圖A
軟體指令的層級通常如圖B
目前是進行影像模擬/算圖,軟體商有提供分散式/網路算圖介面,一般來說大概分成moniter/manager/slave這3種節點,通常參與運算的是1個manager+很多個slave。把確定要運算的檔案直接在本地執行,或是發派給manager執行都可以,軟體會直接偵測區網內所有已指定並安裝界面程式的設備協同運算。參照圖B,manager除了要發/回所有資訊,通常也會一起參與運算。在運算的過程裡同時會有log/message可以檢視進度和狀況。影像模擬通常會有幾10mb~百多mb的資料在來回跑,應該只算中等程度的使用。如果是進行複雜流體模擬,應該有機會是100mb以上在跑了,不過目前還沒走到這邊,流體模擬的軟體授權太貴了,有機會再試試。
所以藉由觀察log/message發現,slave設備的接收完訊息的時間不太一致,參與模擬的slave反應也落後manager,更換網卡後情況有些微改善。4%是測試一個frame/step的結果,量大的話差距可能會更明顯。
PS:
有人知道,intel9301ct在電腦未開機時,switch燈不亮是正常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