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一般來說,後級的設計者都把訊源切換工作交給更前端的設備負責,所以純後級只會提供一組輸入端子,少數是 RCA和XLR各一組。
去前級化的趨勢,在數位流中特別顯著。
因為確實有很多 DAC 內建多組輸入端子,例如中階的 Audiolab M-DAC, TEAC UD-501 等,都提供兩組光纖輸入、兩組同軸輸入和一組 USB 輸入。
配合更前端的 CD 播放器、電腦等等,就可以實現多組音源切換的目的。
而且 DAC 又是高電平輸出,本身通常還帶有音量衰減功能,直入後級的問題比較單純。
但是直入後級很考驗後級的設計。有些較差的後級,如果不經過前級的修飾的話,聲音會乾而且粗。
__________________
訊源: TEAC UD-H01
擴大機: Yamaha A-S1100, Yamaha CA-S1, Sansui AU-X901, Sansui AU-777D, Proton AP-1000, Proton AA-2120, Marantz PM-750DC
喇叭: 雅瑟 CP-730, S-520
耳機: GRADO SR-225i
德城 Lelio AV 2300 銀訊號線; AV-2100 銅訊號線; Three Hearts T3 喇叭線, 谷津 AC Fil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