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US
根據義美的說法.
以他曾經對製造商製程的稽核而言, 可以確知製造商油品生產流程應無大問題, 加上油品的倉儲包裝都已經是自動化了.
除了來源油品混油和義美這邊倉儲有問題以外我想不出油品的問題會出在哪...
啊, 我還真忘記了義美過期小泡芙原料和2噸多的庫存過期品, 所以原油沒問題放到過期導致於品質差或許也有可能....
此外義美的COA 是僅單一批油品檢出, 如果你仔細去看Analysis report 就知道這是type test, 不可能是逐批檢.
每批都這樣檢的話光費用和測試期後才能排船班, Carapelli 還沒出貨前早就倒了.
|
你自己也知道不可能每批都這樣驗,卻還去質疑人家沒有每批驗,這不是自打嘴巴嗎?
IOC/USDA除了化學檢驗外,還有訓練人員使用感官確認油品品質,這種用人去判斷樣品是否有酸敗、霉味的標準方法,是否百分之百準確?
從你的文獻,第八頁表格三可以清楚的查到
有10%樣品通過ICO/USDA檢驗化學檢驗,也通過DAGs/PPP檢驗
但是在感官標準測試是被歸類在"Virgin"
此外還有38%樣品ICO/USDA檢驗合格,但是在感官標準測試是被歸類在"Virgin" 的
如果不看感官標準測試,從ICO/USDA標準檢測方法裡面的不合格率是18%
而這18%的不合格率都是 K232 或 K268 超標
K232/K268是以UV光測試氧化產物,不合格可能是因為溫度或光照造成產品氧化
當然也有可能是使用比較劣質的油品,這沒人知道
除此之外,只有2%(1個樣品)是FFA (Free Fatty Acids) 超標0.04%
還是老問題,你是憑哪一點知道K232 或 K268 超標是因為使用劣質油品?
利用人類的感覺器官去判斷一款油到底是否符合EXTRA VIRGIN的等級,也是一種方法
但是當儀器檢測數據都正常的時候,單憑類的感覺器官去測試
就可以很武斷的推定,人家的原料是用低級油混充甚至是直接拿低級油當高級油賣 ?
如果真的可以這樣簡單的下定論,那你提供的文獻連做都沒必要不是?
經過感官測試評斷為 VIRGIN 的 EXTRA VIRGIN 油品都是假油、垃圾,跟地溝油、飼料油同等級,這就是你們想帶的風向吧?
至於過期原料歸過期原料,跟這次油事件沒關係吧
PS:
更正一個我前面沒發現的小錯誤,義美的供應商是Carap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