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Axel_K
還真有人完全不懂什麼叫做「食品等級」或「飼料等級」?
農作物不會自己成熟後就跳上桌吧?
從採收,篩選,處理,倉儲,運送,包裝.....這些有的沒的過程,
當飼料的可以戶外堆一座山,管他落塵。
當食品的不只要倉儲過程,溫度濕度維持,連作業員進倉庫服裝鞋子都得專用,這些我還以爲都是基本常識。
還是真有人相信法官的「成品論」,「大便漢堡」可以吃?
|
不知道你跟農夫直接買的米(雜貨店的散裝米),那一包米會溫度濕度維持,連種田的作業員(雜貨店的老闆)進倉庫(農田)服裝鞋子都得專用。
依你上述結論:台灣農夫種的米都是不是食品等級了。
我確定的是農夫在路邊採收的米,如果是直接在大馬路上曝曬,一定是從採收,篩選,處理,倉儲,運送,包裝.....這些有的沒的過程,都是當飼料的可以戶外堆一座山,管他落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