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dsmt
音樂體育這些國外也都有的,而且他們還很重視。有問題的是家長觀念,倒不是這些課的問題。
在歐美很會打球,體育強會被視為學校風雲人物,在台灣全校第一名才是風雲人物,就知道兩者差在哪裡。
|
我知道不是課程的問題, 所以才覺得乾脆把課程刪除
音樂課 體育課 工藝課 家政課這些根本不構成未來就業的"基本條件"
就是因為每多一樣才藝課程就多一份考試, 不如就不要有才藝課程, 也不列入考試
讓學生早點下課放學, 自己想玩甚麼就玩甚麼, 玩出興趣就自己會去鑽研
國外大多數的專家都是這樣玩出來的
甚至說, 就算不玩甚麼, 都在補習國英數, 起碼也少補了才藝班多一點睡覺的時間
如果你要提體育活動, 那我請問 台灣哪個體壇人物是從正規的體育課培養出來的?
還有, 我反對培養全才, 問題是台灣的教育就是"教育軍備競賽", 甚麼都捨不得放手, 甚麼都要學, 投入大筆成本培育出甚麼都會的人 但是找不到定位
我舉這個例子: NCAA有些明星球員, 在大學打球很風光, 但是到了NBA卻有了定位不明的問題, 在NCAA夠高夠壯, 或者速度夠快, 到了nba 各項能力都有更為專精的人物, 雖然在大學可能是全能, 到了NBA可能會變成全不能, 球隊先發總共五個通常具有專業分工, 每一樣都會的人可能面臨每一樣都被打爆
畢竟全能型的人才不是常見的, 全能型的庸才卻是常常有的
再來, 很多時候全能型的庸才會打壞就業市場, 本來一個部們需要四到五個人去分工, 來了一個甚麼都堪用的, 下場就是一人身兼數職然後就業機會變少
所以 我覺得應該限制教育體制不要考太多, 並不是鼓勵學生多元考試, 而是給他們自由時間多元學習, 並沒有人規定學習一定要考試
這樣只會造成學生只會學"有考的", 這才是完全是違背了多元的教育精神, 也不利於社會的異質化
每個人都要學歷史? 每個人都要學地理? 我覺得不盡然
甚麼地球科學 公民與道德.....有那麼必要嗎?
找工作需要歷史背景? 地理背景? 需要知道科氏力? 沒有道德賺不到錢?
沒有吧, 說穿了 就是: 考試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產業
華人社會喜歡辦考試就像搞政治 搞選舉, 有考試就有補習班 有證照考試
考試是必要之惡, 不能沒有考試, 但是也不能甚麼都考
但是考試出來的人才只是素材, 這些素材都需要再經過工作歷練才能實戰, 學校體制是搞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