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booklover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15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44
引用:
作者Adsmt
教育本來就不是給弱勢者翻身用的,想翻身去賣雞排吧。
都什麼年代了還有這種觀念,那些台清交畢業的爆肝工程師有翻身了嗎?

聽說菜市場賣水果的還賺的比較多。

我舅舅們白手起家,高職學歷,有一天家族聚會,剛好新聞播台X電工程師分紅多少,一個舅舅就說:那些台大畢業生爆肝工作,結果也沒賺多少錢。看來讀書也沒什麼用........


閣下說的沒錯,「教育本來就不是給弱勢者翻身用的」,這句話在教改失敗變成多$入學後,更是正確到不行!


閣下認為以陳水扁一個佃農之子、一級貧戶的孩子,若國小畢業就去賣雞排,而不是藉著當時的「聯考」考上難考得要命的國中、高中、大學聯考成為謂的知份子考上律師的話,他最後還會當到總統嗎?


=============================
推薦你去看一篇文章:
為什麼教改強化了台灣社會的階級複製?(上)【張戥】

http://blog.xuite.net/g1.p2/critiqu...%88%A5%E3%80%91

重點節錄:

=====================
布歐日和金提斯(Bowles & Gintis, 1976)則認為社會生產關係的再生產要靠意識的再生產(reproduction of consciousness),而意識在經濟體系裡再生產,是由一系列制度促成的,其中包括家庭和教育體系,他們並且提出符應原則(correspondence principle)說,教育體系的階層制與勞力市場的階層制存在著相對應的關係(p.47 & p.126-131),他們下結論說,教育體系透過這種對應關係,再生產了經濟的不平等,扭曲了個人的發展(p.48);莫理森(Morrison, 1995)在分析哈伯瑪斯的知識社會學時說,伯恩斯坦力言,學校該學什麼知識是由有權的社會菁英決定的,而哈伯瑪斯則表示,學校的知識——哈格里夫日(Hargreaves)稱之為霸權學術課程——只提供技術性的、封閉性的趣味,不提供解放性的趣味,從而促成社會現狀——一個不平等的社會——的複製(p.186)。
布迪厄(Bourdieu)(1973)另外提出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的概念,認為文化也是一種資產,只有識得其符碼的人,才能理解及擁有該項文化資本,它在社會不平等的複製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p.73),他和帕塞隆(Bourdieu & Passeron, 1991)繼續申論說,有權勢的人,往往盡量利用他們的行為慣性(habitus)〔它是一種認知架構,吾人藉之周旋於社會,筆者註〕,佔盡符號暴力(symbolic violence)的便宜,在一向有利於他們的場域(fields)中獲取更多的權勢;依邱天助(1998)闡釋,這種強勢宰制的行為慣性,體現在學校裡,就成了理所當然的文化資本形式,使學校成了社會複製的最佳過濾器,而教育系統以其中立的外貌,卻在複製原有的社會階級結構(p.231-232),例如他們(1990)說,考試成了最靈驗的工具,方便進行灌輸強勢文化及其價值觀的功業,他們套一句馬克斯的話說,「考試只不過是官僚的知識洗禮」(p.141-142)。這與阿圖塞(Althusser, 1971)所說,學校是主要的國家意識形態機器,有異曲同工之妙。
=====================

補充:李遠哲先生的父親:李澤藩,本身就是一名教師、畫家、教授,他從小符合上面那些社會學家、先知們所說的先天優良條件。他知道民間疾苦?他們知道不會讀書、或家境貧窮的學生只有高職可以唸的苦處嗎?

李澤藩出生於今新竹武昌街[1],於1921年進入台北師範學校(即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為石川欽一郎旗下學生,主攻水彩。1926年畢業後,旋即入新竹公學校(今新竹國小)教書。1927年至1931年期間與柯文哲之祖父柯世元為同事,並同為新竹第一公學校教師網球隊隊員。1941年,在日本皇民化運動下,改姓里澤,單名藩。1942年全台教師有10429人,其****灣籍有3038人,改日本名有1279人,佔了42%。
同時期改名的畫家包括:黃奕濱改名「深川亦濱」 、葉火城改名「早坂吉弘」、廖繼春改名「秋永繼春」、沈哲哉改名「森哲哉」、藍蔭鼎改名「石川秀夫」、陳敬輝改名「中村敬輝」、呂鐵州改名「宮內鐵州」、張李德和改名「長谷川德和」、林之助改名「林林之助」,另楊三郎出生即命名「楊佐三郎」,楊三郎乃戰後更改之名。 戰後,他轉任新竹師範與師大美術系教師,一直到1970年代退休為止。
1935年之前,他的畫作極具石川的英式畫風。之後因為結婚與生子後,畫風轉為明亮寫實。他的「觀察自然、把握靈感、大膽嘗試、用各種方法表現到底」的寫實風格,為台灣鄉土畫作的主流。
1974年,他獲得中華民國畫學會的金爵獎,1983年,再被文建會選為台灣十大美術家之一[2]。1989年因病去世,享年83。
舊 2015-12-07, 12:20 AM #7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ooklove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