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FIREFALCON
不對...,
原本的狀態是農作物與雜草原本是100:100時, 以消滅80%雜草標準投藥後, 農作物與雜草可能只剩50:20.
而在加入抗藥性基因以後, 同樣以消滅80%雜草標準投藥量, 農作物與雜草比例可以提升到90:20.
這樣跟加重農藥劑量無關.
43
|
如果農場主想把雜草消滅到剩10%呢?
你不知道實際上的經濟平衡點在哪
作物植入抗蟲基因,也產生了優劣參半的後果。目前,抗蟲害的特性是取自土壤中桿菌「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下文簡稱Bt)的一個基因。這個基因會促使細胞製造一種晶體狀蛋白質,對某些昆蟲來說是毒藥,尤其是啃食作物的毛毛蟲和甲蟲,卻不會傷害其他生物。不同的蘇力菌菌株,各有不同的毒基因,影響的昆蟲也不同,所以種籽生產商可以針對特定的作物,選用最適合的抗蟲基因。
1998年瑞士的一份研究報告激起了廣泛的疑慮,大家擔心Bt作物可能會在無意中傷害運氣不好的生物。研究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科學家以玉米螟幼蟲餵食蚜獅幼蟲,發現吃Bt玉米長大的玉米螟會使蚜獅死亡,而普通玉米則否。一年之後,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昆蟲學者洛西等人提出報告,他們以沾有Bt玉米花粉粒的馬利筋葉餵食大樺斑蝶幼蟲,結果那些幼蟲都死了。
這告訴我們如果沒在試驗階段就做廣泛大範圍'ˊ時間的實驗,你根本沒把握你會改變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