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有錢的定義是.. ? 有辦法量化嗎? 我覺得台灣幾億到幾十億的都差不多啊(看新聞).
反而是比較有文化/藝術/音樂素養的比較不在乎比較欲而是崇尚精神主義, 知識陶冶.
這不用很有錢, 1~2億開始就可以, 不用太汲汲於生活可以有時間且真正把時間用來思考.
不然另類如我掉到沒有一桶金(100)的人依靠選擇與判斷也可以過著有物質欲(非比較欲).
吃喝就不用特別提, 以前PO文講過都跟鄰居接近以物易物的程度, 天然又健康.
衣物/家具雖然還是金錢交易但也都有特約有交情的朋友讓我看整個過程以及挑選建議.
交情就是出差幫忙帶布料或特殊金屬扣具等物品回來以及平常泡茶聊天講興趣.
當然3C跟交通工具等還是要向外採購, 不過也不會特挑名牌, 穩定耐用就好.
不過什麼叫做名牌? PANA電漿算嗎? HITACHI冷氣算嗎? LEXUS汽車算嗎?
我個人認為這些算是流通品牌中較高價且比較能確保品質的牌子(信譽).
說真的採購與否, 不論買方賣方其實都是各憑判斷, 沒有真正的對錯, 所以馬雲沒錯.
問題在於, 資訊是否透明, 這話說得很白癡, 但就是假貨要說明自己製程, 黑心要說自己..
如果還是有人買, 那也就是買家要承擔的.
所以馬雲還是沒錯, 雖然他的平台上資訊並不透明, 但已經是證據顯示非良品.
如果還去消費, 其實是消費者自己的問題了, 政府只能端正資訊而非介入.
台灣的問題在於一定要消費卻又沒有可信任的監督機制來幫忙大眾辨別產品.
就算一部分真的被曝光, 民眾也是依然去消費那就等於沒有任何制衡作用.
當然政府問題也有, 限制了競爭自然就更沒有優良的商品(純商人是沒有優良的!)
更不用提無比被動的去監督消費產品.. 不是等其它國家政府就是等人民組織自己來.
被抓包沒做事或做錯事還改條例或強詞奪理, 真的是很猛.
不過一看台企, 都一樣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