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大工會致信政府:要求德國鐵路集團不要買中國列車 或致德工人失業
要不要進口中國火車?這是否會打擊德國制造業?最近,德國媒體熱議政府是否應該購買中國列車。德國《世界報》3日報道稱,德國最大工會五金工會日前致信德國聯邦經濟部,要求其「放棄中國列車」。
報道稱,五金工會董事會成員萊恩布在信中警告政府,
引進中國列車「會對鐵路行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大量德國工人可能面臨失業。
今年5月,德國鐵路集團董事漢那噶爾特對《法蘭克福匯報》表示,「未來3至5年,亞洲特別是中國可滿足德國鐵路對列車及配件的采購需求。」該集團計劃在北京設立新采購中心,「目標是與中國南北車集團合作」。他還說,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高速列車有望獲得德國聯邦鐵路管理局批准,「『中國制造』和高質量形成對立的時代已經過去」。
《世界報》稱,自此,德國鐵路工業界不斷發出警告。「
我認為,這不可接受。德鐵集團使用國家稅款,卻購買中國產品。」萊恩布稱,這可能引發惡性循環,讓德國鐵路工業面臨價格壓力。報道認為,中國南車和北車合並後成為世界最大列車制造商,未來將佔據世界市場半壁江山。德國主要列車制造商西門子最重要的客戶可能逐漸被搶走,「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生產成本低」。
德國鐵路工業聯盟負責人莫比烏斯也認為,中國政府支持本國的鐵路行業,德國和歐洲在政策上趕不上中國。但他指出,競爭必須是公平的。
與《世界報》不同,德國新聞電視台報道認為,德鐵集團不是給德國鐵路供應商提供幫助的「福利協會」,成本控制是首要任務。德鐵此前主要從歐洲采購產品,每年的列車和零部件花費在18億歐元左右。如今該企業要壓縮開支,選擇與中國合作是企業自由。報道稱,「中國列車已經不是單腳邁進德國大門了」,德國一些短途列車將由中國制造,慕尼黑城鐵2020年計劃采購新列車。西門子要習慣碰到其他國際競爭者。「德國之聲」稱,西門子的唯一出路就是,控制價格的同時,保證質量優於中國制造。
早在今年5月份,德鐵就已經開始考慮購買中國列車了。
5月18日-5月21日,德鐵董事長漢納戈爾特和采購部總監烏韋·格雲特一行來華,先後拜訪了南車、北車、華為和太原重工,幫助德鐵高層與中國鐵路行業中的供應商建立聯系,擴大供應商網絡。
漢納戈爾特透露,德國鐵路公司將於今年秋天首先在北京成立采購辦公室,目的是與列車生產商中國南車集團(CSR)和中國北車集團(CNR)合作:「
我們估計,未來這兩家中國企業將佔據世界市場的半壁江山,中國政府也非常重視提高鐵路產品的出口份額。」
此前,德國鐵路公司的主要產品供應商一直是西門子公司(Siemens),進口中國列車及配件無疑將對其構成挑戰。據悉,德國鐵路公司每年向西門子采購的火車輪軸達35000組,自2017年開始,其中一部分輪軸的供應商將來自中國。
漢納戈爾特(Heike Hanagarth)當時在接受《法蘭克福匯報》(FAZ)采訪時表示:「未來3到5年內,亞洲特別是中國將在德國鐵路公司的列車及配件采購中扮演關鍵角色。」
德國《世界報》曾在去年11月份的一篇報道中對西門子高鐵業務的未來憂心忡忡。《世界報》認為,縱然中國高鐵在技術上比西方企業並不具優勢,但其規模和經濟效益上的明顯優勢,使西方的高鐵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競爭中面臨沈重的壓力;
中國高鐵正在「碾壓」西門子。
背景貼士:
德國五金工會(IG Metall)成立於1949年,總部位於德國城市法蘭克福,現有成員230萬名,是德國最大的工會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