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NEAL
Golden Member
 
NEA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2,668
引用:
作者limit555
http://www.asrock.com/news/index.tw.asp?id=1307


像這塊就是最好的展示 至少它讓我有理由花比較多錢買它
好在哪 比別的主機板有何特別 優越之處


你說你是高階的 要有客觀的憑據吧
賣兩萬或多貴不要緊

我發起這篇主題是因為 我後來想我的680i玩家國度
我實在想不出它有何特別之處 實在想不出優於我平常在買的三四千主機板之處
我在想 它到底差在哪裡?

再看到那半開放式電感(連堆料都做不到)
兩萬塊?你說你是高階就是高階喔


我負責任的講玩家國度 680i那塊音效子卡真的大爛特爛
我以後也不會對旗艦主機板付的音效有任何期待

至於東西
自然有市場機制去制衡它
這討論中的一位版友也講了
曾經也是潘啊的一份子
後來發現一些基本的地方也沒比低端的好
就不再碰了

做的不好沒這價 人家也許會上當兩三次
可是別想一直這樣玩下去


呃,ROG這個品牌建立起來,正式成為ASUS的高檔子品牌的時間點應該是i7時期。

至於你買的Striker Extreme,那是Core 2時期的產品,那個時間點的高檔主機板大概都長那樣而已,除了滿滿沉重的熱導管爬來爬去,很難看得出有什麼價格差異化。

那個時期很多大廠的作品,都是運用一些對電半知半懂的障眼法為噱頭在賣主機板。

例如獨立音效子卡要好聽,不是只有把音效晶片拉出來獨立一塊卡就可以,但當時一堆人看廠商把音效獨立做成一張卡就高潮了,誰還管音效子卡的供電有沒有做穩壓?有沒有做數位類比隔離供電?D/A的Filter電容是用阿薩不魯的雜牌固態電容還是Nichicon MUSE?沒有啊,看到那塊獨立音效子卡就以為像ONKYO SE90一樣高級了,哪像現在的獨立音效子卡真的看得出來RD對音響有些研究,有取經HiFi的一些設計思維。

再比方說當年很多人都用數電感的方式在數幾相供應,結果某大廠就用一相兩顆電感的方式堆料,很多道行不高的玩家都被騙,以為是8相,但該大廠從頭到尾都沒講他是幾相,假如你把4相當作8相看,也只能說你功力太淺,瞧,那個年代主機板多沒誠意。

那個年代的高檔主機板強調的賣點應該是IO功能,我當時也趁原價屋跳水時買了你這張的攣生版P5N32SLI Premium,一樣是nForce,有大量的PCI-E Lanes可以做SLI,有IEEE1394、雙網卡、External SATA、11n WiFi、好笑的獨立音效子卡等等 。

當時我買一張價格也平實,畢竟是跳水價,一張從原價6900元變成3900元,當然還是比我現在的Vanguard B85貴許多,但對於當年是學生的我來說,這一張很有質感的主機板,是很不錯的回憶,陪我四年的大四+研究所+當兵時光。

因此每個年代都有它的工藝品水準,你用當年的Striker Extreme去看現在的ROG,我覺得有點太過了,你這樣很像在質疑當年Core 2 Quad QX9650賣到一、兩萬元,怎麼比現在i5 4670K效能還差還燙一樣。

至於半開放式電感,我覺得這不能說是用料不好,全封閉式電感也不見得好,當年某大廠的785G主機板的全封閉式電感也發生過生鏽問題。因為這種東西的價格都不高,都不是什麼很昂貴的被動元件,就像固態電容一樣,大陸也做很多,但真正王道的固態電容還是是日本Sanyo的。同理,現在的ROG和TUF強調的合金電感,那東西才是真正有點價格的東西,也都是訂製品,不是你要買就容易買到的。

因此當年的廠商的程度就是那樣而已,但現在你要華麗的功能,ROG/G1/Gaming這三大廠的系列都不會讓你失望,光是音效就想辦法搞了全隔離Layout,隨便一張拿來也都是8相數位電源在供電,技嘉看到玩家用筷子去撐顯示卡,也想辦法去訂製個不鏽鋼PCI-E插槽在他們的G1系列上,看到有不少玩家用電光火石的USB DAC聽音樂,他們也特地搞了個獨立穩壓供電的USB孔讓你專插USB DAC用;你想要超級耐用,ASUS也端出強調24/7的TUF家族給你參考,再不然SuperMicro也有主打伺服器主機板等級的玩家用主機板。

這些東西賣得貴,但都走誠意路線,告訴你他們貴的理由在哪裡,為了讓你花錢花得安心,也都打出五年保的服務,也就是說現在的高價主機板,讓你"有感",不是以前那樣亂塞一些很瞎的IO晶片,就賣你七、八千元。

廠商他們有進步,ROG/G1/Gaming這些系列也都賣得不錯,這在PTT/PCDVD盛行的年代是不容易的,廠商稍微一點沒誠意或偷料,馬上就在網路上被用"黑心"、"搶錢"予以指責,但君不見ROG都被奉為"敗家之眼"的稱號,代表這個品牌已經成功塑造出貴得有價值的形象了。

這些轉變,我相信是當年很多熱衷DIY電腦的學生們,因為興趣去唸了電子電機資訊相關的科系,這些畢業生也有很多人投入自己熱愛的主機板工業,因此他們是以玩家的想法在打造這些主機板,也都很注重網友的反應和回饋,印象中某一期PCDIY去採訪ROG某一張主機板的團隊時,那位PM就有自介自己是玩電腦組裝長大的,整個Team的年輕一輩RD也幾乎都是這樣的背景,有這樣的精神,這些高價位主機板玩家們怎麼可能不買單?

因此樓主你應該想想,我上面講了那麼多例子,舉出這些高價主機板的賣點在哪裡,針對客群是誰,如果你不屬於這些會用SLI、會用USB DAC、五年不換零件的客群,你當然就很難了解產品價值,也自然會質疑,但講了這麼多,只希望你電腦玩得開心,別在這些事上太糾結,也能理解一樣產品心血和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主力機:
AMD Ryzen9 5900X 2203 B2
MSI B550M Mortar WiFi
Kingston Fury Beast RGB D4-3600 32GBx4 (Hynix AJR)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EVGA 850GM SFX
Thermalright SilverArrow IB-E Extreme
Mech. Master C28
BenQ PD3200Q
ASUS ROG Gladius II Origin
GANSS HS75T x Glorious Panda

護眼LCD的選擇
LG 32LM6200 32吋液晶電視電源模組維修經驗分享
舊 2015-11-03, 10:16 PM #7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EAL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