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超軼絕塵
我指的是你對房地產的看法如同看待消費性商品
土地不會損壞消失還經常能增值
而土地也不會項消費商品一樣任意增減數量
然後比起土地本身價值持有成本根本不值一提~跟手機完全不同
房地產本就未必只有住的用途
其實拿來居住的經濟效應比起其他用途還是非常差勁的
再說與其幻想讓人口過於稠密且都市化程度非常高的台灣人人買得起房
還不如讓多數人特別是受薪階級放下買房成家的傳統觀念束縛比較實在
|
土地要貶值也是很快.....中國 西班牙有一堆的鬼城
只要國家經濟遭受很重大的危機, 囤積在土地的泡沫數字馬上就變成1/3 , 1/5......
一個蒸發都以億為單位
土地不能任意變化數量, 但是土地加上樓地板呢?
房地產當然不會只有住的用途
不過
"居住"是主要用途, 現在反客為主拿來都投資工具 我是非常不能認同的
因為就像吃大便是虛無的, 一群人在那邊轉手就掠奪了他人財富(怎麼說? 房屋轉手間並沒有任何實質產出, 價格卻馬上高20% 直接預支買方將來的勞務產出, 買方也沒有要長期持有或居住, 再轉手又是漲價然後預支對方的將來的產出)
乘數效應一層一層都是消費, 炒房地產一層層都是增加負債
就像吸毒, 每一次吸 增加的鎖永遠比鑰匙多
事實上除了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外, 外地遷入的都是為了工作, 而不是為了買房,
很多討論區都把外地遷入妖魔化, 提出一個謬論:房價太低 全台灣都會擠來台北市....,
外地人都在等著價格合宜搬來台北...
事實呢? 一個地區能容納多少人取決於工作機會, 而不是房子
高雄 台南 夠寬了吧
買在南投 夠便宜吧
有人要買嗎? 沒有吧.... 因為考慮工作機會啊
從我父母親一代來台北 就是為了工作而已
讓台北每個案子都蓋三十層以上,都市可以塞超多人
工作機會會等比增加嗎? 我想不會吧
柯p最近的發言風波 我是覺得, 這只是他比較不會說話而已
實際上, 我也不認為一定要買房子
如果有公宅可以租一輩子, 有甚麼差別?
有人來說: 他選前不是說五百塊租金, .....ㄝ,, (我會認為 這是對方抓到把柄....他又講錯話了, 實際上批評者知道不可能, 選民也知道不可能, 所有認為不可能的人都在逼他實踐承諾, 目的是為了從中獲取利益)
一間每坪兩百萬的房子, 拿來住人也真的太可惜了
人躺著頂多占個兩三坪, 其他坪數只拿來放衣服 放拉雜的東西(真是浪費....), 其中一坪的上面可能還是馬桶..... 真是太可惜了, 一坪百萬居然上面是馬桶裝屎裝尿.........
所以, 豪宅裡面不應該有馬桶, 社區裡面蓋公廁 大家公用比較有經濟
五十戶 光馬桶就佔掉五十坪
蓋個公廁, 全社區一起用(反正又不是每個人都會一起想上廁所, 輪流就好)不是很經濟嗎?
很多事情 只看經濟理論..... 就是很荒謬
台經院那些書生就是這樣想事情, 我常常會想一件事: 為什麼台灣的判決常常很荒唐...
也許, 不荒唐的法律人早早被他的指導教授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