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ts00937488
色彩管理是一套標準,跟"最佳畫質"沒什麼關係
而且他是一個相對標準,不是絕對標準;
因為就算做過色管在不同設備、不同顯示器出來的畫面還是會有差異
|
現時色彩管理的定義是一個絕對的色彩, 同一個數值(xyY)在不同顯示器輸出, 在人眼看起來會覺得是同一樣的顏色。 如果做過色管在不同顯示器出來的畫面還是會有差異, 很大可能是你的Color meter有問題, 試試轉用Konica-Minolta的Color Meter, 效果會越好。
還有, 影片本身有定義RGB的色空間, 是一些絕對的顏色, 播放的時候輸出的顏色與定義的顏色誤差越小, 畫質便會越好, 沒有誤差便是"最佳畫質", 這個只能用色彩管理才能做到。
引用:
如果是以"還原源始訊號"為目的,包含某人提到的 chroma sharp、image upscaling 這些都不該作處理
原始 BD 規格 1080p/24p, h264, 8bit, BT.709, chroma subsampling 4:2:0 呈現出來的畫面,我覺得離畫質好還有一段距離
當然有些人喜歡看原汁原味的畫面,這我不否認
|
Chroma sharp會令誤差增加, 不應該使用。
但Image upscaling是否不該作處理? 一般的影片作者是以全屏作為播放標準, 如果不進行Image upscale至全屏會遠離作者的原意, 因此應要進行Image upscaling
現時影片制作時已經加入大量的Noise去減輕8bit帶來的影響, 包括是動畫、CG電影等, 轉用10bit也未必感覺得到明顯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