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小弟敝人看了整串後,就簡單發表個感想。
或許樓上有些人說的也沒錯,是在看影片內容還是看影片畫面?
難不成去大賣場消費者買電視的動機都一定要了解更多的專業細節理論?
大部份終端使用者不會為了單純看影片還會有閒功夫到去研究更細膩深層的專業理論。
消費使用者簡單要的就是 畫質提升有感(720P=>1080P=>4K=>8K) 流暢度有感24(30)FPS=>60FPS), 這兩項就很足夠了。
我玩madVR從九月玩到現在,講難聽點,也是看別人(萬年冷凍,MYAV)怎麼設定調校就跟著怎麼去操作,就調整到我喜愛的畫質,就這樣而已,並沒有再去花時間消化去了解更深層的原理。
想玩補幀流暢畫面24(30)FPS=>60FPS
CPU夠力的就去玩SVP,分配資源也是不錯的方式,隨人怎麼爽怎麼玩都由自行決定。
CPU不夠力,預算不足的話,可選擇最低成本的獨顯R7 240 或是APU A8-7600執行BFRC(Fluid Motion)就能達成,取代SVP的另一個選擇方案。
畫質要怎麼調校,也是隨人高興,沒有標準最佳畫質,只有自行喜愛的畫質,才是最佳選擇方案。
但madVR這資源就擺在前面,就看終端使用者怎麼自由調校,但那家顯卡使用madVR比較有效率,我想有使用比較過的都知道。
小弟資歷很淺也是很想寫出初階玩家漸進式的簡單設定調法(請各位資深老手專家手下留情),能造福喜愛看影音的玩家能更進一步把身上的顯示卡潛能給發揮出來,貢獻給玩家使用者。
或是其他更資深的老手專家也可以提供更精闢的各種硬體軟體搭配調校方法也可貢獻給大家分享。
|